在一篇論文中,引用參考文獻論證自己的觀點或者理念是十分必要的,以下是小編搜集整理的建筑工程論文參考文獻格式,歡迎閱讀查看。
參考文獻一:
[1]夏章義.采用限額設計對工程造價進行控制[J].中國科技博覽,2009
[2]朱理銘.限額設計在建設項目投資控制中的作用[J].《南方建筑》,2002(2):15
[3]牛衛(wèi)平,陳艷笑.基于層次分析的廣東區(qū)域競爭力評價[J].《華南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4):20
[4]鐘艷艷.建設項目設計階段造價控制研究[D].《重慶大學碩士論文》,2007(4):1
[5]謝新喜,姚彩平.限額設計在建筑工程設計階段的應用分析[J].《當代經(jīng)濟》,2011(4);23
[6]秦敏,趙輝.淺談推行限額設計的意義[J].《今日科苑》,2009(4):23
[7]康幕.鐵路建設項目前期造價確定與控制研宄[D].《中南大學碩士論文》,2008(11):1
[8]吳嘉.層次分析法在城市軌道交通線網(wǎng)規(guī)劃評價中的應用[J].《甘肅科技》,2007(3):15
[9]朱理銘.限額設計在建設項目投資控制中的作用[J].《南方建筑》,2002(2):15
[10]類靜,朱建石.淺談設計階段工程造價管理存在問題及對策[J].中國市政工程,2005(3):59-61
[11]姚傳勤.從限額設計談投資控制[J].安徽建筑,2006(3):143-144
[12]郝慶莉,董永薪.限額設計是降低工程造價的有效途徑[J].內(nèi)蒙古科技與經(jīng)濟,2003(8)
[13]沈以弾.試論限額設計與建設投資控制[J].建筑設計管理,2001(4);38-40
[14]蘇金成.淺談限額設計與工程造價控制[J].價值工程,2010:14
[15]扈美玲.限額設計控制造價的方法及完善淺析[J].《建筑》,2010(10):5
[16]王紅平,吳益臣.淺談工程項目投資的全過程控制[J].建筑管理現(xiàn)代化,2004(3):54-56
[17]官慶.論限額設計在項目投資控制中的作用與對策[J].四川建筑,2002(12)
[18]肖艷玲.系統(tǒng)工程理論與方法[M].北京:石油工業(yè)出版,2002:101-124
[19]陳麗堅.推行限額設計的探討[J].桂林工學院學報,2000(4):177-179
[20]韓曄.如何搞好限額設計[J].化工技術(shù)經(jīng)濟,2003(9):35-37
[21]鄧衛(wèi)寧.關(guān)于建設投資和限額設計的思考[J].國外建材科技,2004(1):132-132
[22]范杰.淺析限額設計對工程造價的控制[J].科技情報開發(fā)與經(jīng)濟,2005(2)
[23]馮為民,王名暉.工程限額設計的有效實施[J].廣西城鎮(zhèn)建設,2006(3):51-53
[24]鄧紹林.淺談建設項目投資控制與限額設計[J].天然氣與石油,2006(2):53-55
[25]竇懷田.限額設計與工程造價的控制[J].集團經(jīng)濟研究,2007(6):113
[26]杜宏成,閆玉靜.綜合評價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一權(quán)重的確定[J].科技信息,58.
[27]楊雄勝,臻黛.企業(yè)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研宄[J].財政研宄,1998,17(5):39-46.
[28]P.Baake,andA.Boom,VerticalProductDifferentiation,NetworkExternalities,andCompatibilityDecisions[J].InternationalJournalofIndustrialOrganization19,p.267-284,2001.
[29]YanWangRichardK,MorganMatCashmore,EnvironmentalImpactassessmentofprojectsin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newlaw,oldproblems,EnvironmentalImpactAssessmentReview,2003,(23),101-103
[30]高翔.住宅裝飾工廠化生產(chǎn)的AHP-Fuzzy質(zhì)量評價.徐州工程學院學報.Vol.21No.12,2006
參考文獻二:
[1]WangHeng,BellPM.Fuzzyclusteringanalysisandmultifactorialevaluationforstudents,imaginativepowerinphysicsproblemsolving[J].FuzzySetsandsystems,1996,78(1):95-105
[2]胡永宏.綜合評價中指標相關(guān)性的處理方法[J].統(tǒng)計研宄,2002,24(3):39-40.
[3]黃孟蕃.決策概論[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9.
[4]杜宏成,閆玉靜.綜合評價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一權(quán)重的確定[J].科技信息,58.
[5]宋曉紅,王雪峰.淺談限額設計在工程設計中的作用[J].水利科技與經(jīng)濟,2006,(12)
[6]梁東峰.設計階段工程造價的控制與管理.徐州工程學院學報[J].2006(12)
[7]韓濱,設計單位如何進行限額設計[J].鋁加工2006,(5)
[8]鄭冰,諸奇.高;窘ㄔO項目設計階段工程造價控制研究[J].建筑經(jīng)濟2008年6月增刊
[9]張紅標.建筑結(jié)構(gòu)設計成本優(yōu)化研究[D].浙江大學企業(yè)管理,2012
[10]王曉科.論工程設計階段的造價控制[J].四川建筑,2004(8):149-150
[11][美]塞繆爾亨廷頓主編,周琪、劉緋、張立平、王圓譯.文明的沖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M].北京:新華出版社,1998.
[12]戴志中、楊震主編.建筑創(chuàng)作過程與表達[M].濟南:山東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2005.
[13]鮑家聲主編.建筑設計教程[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9.
[14]胡春.建筑師事務所設計創(chuàng)新的實證性研究——公共建筑的形態(tài)語言[D].合肥工業(yè)大學,2009.
[15]李良亭.當代中國建筑師事務所創(chuàng)新設計的實證性研究——公共建筑設計組織[D].合肥工業(yè)大學,2009.
[16]陳建軍.建筑創(chuàng)作過程對設計作品的影響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3.
[17]張冰.哈爾濱當代建筑創(chuàng)作新潮性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大學,2010.
[18]高呢喃.建筑企業(yè)技術(shù)創(chuàng)新模式的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8.
[19]劉婷婷.非正式創(chuàng)新網(wǎng)絡及非正式交流空間的實證研究[D].同濟大學,2007.
[20]吳錦繡.建筑過程的開放化研究[D].東南大學,2000.[21]鄭建平.杭州大中型建筑設計公司組織結(jié)構(gòu)模式研究[D].浙江大學,2010.05.
[22]陶郅,陳子堅,郭嘉.創(chuàng)造校園生活的中心舞臺——合肥學院圖書館設計[J].建筑學報,2011.11.
[23]汪大煒.合肥賴少其藝術(shù)館設計回顧——定義非功能性空間[J].南方建筑,2012.03.
[24]韓明清.合肥工業(yè)大學建筑技術(shù)研發(fā)中心創(chuàng)作談[J].工程與建設,2008.03.
[25]項秉仁,程翌.內(nèi)在理性和外在邏輯——合肥大劇院建筑和室內(nèi)設計[J].時代建筑,2010.05.
[26]孟建民.渡江戰(zhàn)役紀念館[J].建筑與文化,2008.10.
[27]畢功華.合肥網(wǎng)訊軟件有限公司[J].建筑學報,2007.02.
[28]劉鳳朝,馮婷婷.國家創(chuàng)新能力形成的系統(tǒng)動力學模型——以發(fā)明專利為能力表征要素[J].管理評論,2011.05.
[29]艾英旭.建筑創(chuàng)新淺析[J].華中建筑,2005.01.
[30]鄒廣天,于戈.日本現(xiàn)代建筑設計創(chuàng)新探析[J].建筑學報,2009.02.
參考文獻三:
[1]姜從盛陳江呂林女丁慶軍胡曙光.高性能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研究,湖北工學院學報20042期.
[2]沙林浩.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技術(shù).廣東建材,2009.39-42
[3]仲偉秋張志偉.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的性能及其影響因素.中國水運,2009.263-264
[4]李成軍.導管法澆筑水下混凝土的施工原理與質(zhì)量控制措施分析.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1.
[5]彭偉.道路高性能混凝土配制技術(shù)的研究..河南建材,2007:22-24
[6]洪海祿.預拌混凝土質(zhì)量管理研究,2005.
[7]周茗如李鄭波沈瓊斐郭中宇.混凝土消耗量定額中配合比影響因子研究.中國建材科技,2013,:12-15.
[8]孫建全.粉煤灰C55高性能混凝土在濱州黃河大橋工程中的應用研究.,2006.
[9]李超.工業(yè)廢料在混凝土中的應用.,2012.
[10]李賢龍.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施工的研究與工程應用.科技與企業(yè),2013,:30-30.
[11]董徐奮.導管法澆筑水下混凝土的質(zhì)量控制.低溫建筑技術(shù),2010,:119-121.
[12]劉軍方惠琦賀鴻珠.水下不分散混凝的應用研究.建筑材料學報,2000,:360-365.
[13]周偉丁新龍張長民劉本華蒲高軍.低流動性損失水下混凝土抗分散劑的性能研究.化學建材,2001,:39-42.
[14]蔣正武孫振平張冠倫王玉吉.新型水下混凝土抗分散劑的性能研究.新型建筑材料,2000,:13-15.
[15]李永紅王蓉.利用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技術(shù)開發(fā)防滲墻新型墻體材料初探.水電站設計,2004(1),:39-42.
[16]謝麗媛.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短柱受壓性能試驗研究[D].大連:大連理工大學,2009
[17]胡勇.導管法澆筑水下混凝土的質(zhì)量控制策略研究.中國水運,2012:127-128.
[18]牛季收朱凱.粉煤灰對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性能的影響.硅酸鹽通報,2008(4):875-880.
[19]陳迎明.提高水下混凝土灌注樁強度的試驗研究與應用.中南大學,2003.
[20]沙林浩,林鮮,馮愛麗.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流動性損失控制技術(shù)研究.混凝土,2001(8):3-5.
[21]林秀麗.混凝土溫度的控制和預防裂縫.建材發(fā)展導向,2011(1).
[22]劉娟.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抗分散劑的研究[D].湖南:湖南大學,2005
[23]林勇鐘海敏高春雷.水下混凝土的配制與應用.廣東建材,2012(8):12-13.
[24]王維丙烯酰胺和D-果糖、丙烯酰胺衍生物的接枝共聚和絮凝性能測試.廣西師范學院,2012
[25]姚琴.高效減水劑摻量對混凝土質(zhì)量的影響.中華民居.2013(15):347-348.
[26作楊婧于彬.粉煤灰在水下混凝土中的應用.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1(14).
[27]王文忠韋灼彬唐軍務侯林濤.水下不分散混凝土配合比及其性能研究.中外公路,2012(1):265-267
[28]劉保東李鵬飛李林康銀庚.混凝土含水率對強度影響的試驗.北京交通大學學報.2011(1):11-12.
[29]李光耀.探討影響混凝土質(zhì)量的幾個因素和控制措施.科技信息,2010(10):329-330
[30]祝昌暾周志斌王章夫.混凝土工作性對灌注樁質(zhì)量的影響.混凝土,2007(1):7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