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緩和曲線的作用及其幾何特征
行駛于曲線軌道的機車車輛,出現(xiàn)一些與直線運行顯著不同的受力特征。如曲線運行的離心力,外軌超高不連續(xù)形成的沖擊力等。為使上述諸力不致突然產(chǎn)生和消失,以保持列車曲線運行的平穩(wěn)性,需要在直線與圓曲線軌道之間設(shè)置一段曲率半徑和外軌超高度均逐漸變化的曲線,稱為緩和曲線。當緩和曲線連接設(shè)有軌距加寬的圓曲線時,緩和曲線的軌距是呈線性變化的。概括起來,緩和曲線具有以下幾何特征:
1. 緩和曲線連接直線和半徑為R的圓曲線,其曲率由零至1/R逐漸變化。
2. 緩和曲線的外軌超高,由直線上的零值逐漸增至圓曲線的超高度,與圓曲線超高相連接。
3. 緩和曲線連接半徑小于350m的圓曲線時,在整個緩和曲線長度內(nèi),軌距加寬呈線性遞增,由零至圓曲線加寬值。
因此,緩和曲線是一條曲率和超高均逐漸變化的空間曲線。
二、緩和曲線的幾何形位條件
圖2-9所示為一段緩和曲線。其始點與終點用ZH與HY表示。要達到設(shè)置緩和曲線的目的,根據(jù)如圖所取直角坐標系,緩和曲線的線形應(yīng)滿足以下條件:
圖 2-9緩和曲線坐標圖 |
1.為了保持連續(xù)點的幾何連續(xù)性,緩和曲線在平面上的形狀應(yīng)當是:在始點處,橫坐標x = 0,縱坐標y = 0,傾角φ = 0;在終點處,橫坐標 x=x0,縱坐標y=y0 ,傾角φ =φ0 。
2.列車進入緩和曲線,車體受到離心力 J的作用,為保持列車運行的平穩(wěn)性,應(yīng)使離心力不突然產(chǎn)生和消失,即在緩和曲線始點處,J =0,在緩和曲線終點處 Ρ=R。
3.緩和曲線上任何一點的曲率盈余外軌超高相吻合!
在縱斷面上,外軌超高順坡的形式有兩種形式。一種形式是,如圖2-10(a)所示;另一種形式是曲線形,如圖2-10(b)所示。
圖 2-10 超高順坡 |
列車經(jīng)過直線順坡的緩和曲線始點和終點時,對外軌都會產(chǎn)生沖擊。在行車速度不高,超高順破相對平緩時,列車對外軌的沖擊不大,可以采用直線形順坡,即可滿足曲率與超高相配合的要求。
當行車速度較高,為了消除列車對外軌的沖擊,應(yīng)采用曲線形超高順坡。其幾何特征是緩和曲線始點及終點處的超高順坡傾角r=0 ,即在始點和終點處應(yīng)有:
式中 h--外軌超高度,其值為:
l--曲線上任何一點至緩和曲線起點的距離。
對某一特定曲線,平均速度 vp可視為常數(shù)。
令
則
可見緩和曲線上各點超高為曲率K的線性函數(shù)。因此,在緩和曲線始、終點處應(yīng)有:
4.列車在緩和曲線上運動時,其車軸與水平面傾斜角φ不斷變化,亦即車體發(fā)生測滾。要使鋼軌對車體傾轉(zhuǎn)的作用力不突然產(chǎn)生和消失,在緩和曲線始、終點處應(yīng)使傾轉(zhuǎn)的角加速度為零 。
可見:
式中 h = EK 由此
因為
所以
綜上所述,緩和曲線的線形條件,可歸納如表2-5。
表 2-5 緩和曲線線形條件表
順序 | 符號 | 始點 | 終點 | 始終至終點之間 |
1 | y | 0 | y0 | 連續(xù)變化 |
2 | φ | 0 | φ0 | |
3 | K | 0 | 1/R | |
4 | 0 | 0 | ||
5 | 0 | 0 |
可以看出,表中前兩項是基本的幾何形位要求,而后三項則是由行車平穩(wěn)性形成的力學條件推導出的幾何形位要求。在行車速度不高的線路上,滿足前三項要求的緩和曲線尚能適應(yīng)列車運行的需要,而在速度較高的線路上,緩和曲線的幾何形位就必須考慮后兩項的要求。
三、常用緩和曲線
滿足表2-6中前三項要求的緩和曲線,是目前鐵路上最常用的緩和曲線,所以也稱為常用緩和曲線。
常用緩和曲線的外軌超高順坡,其基本方程必須滿足的條件為:
當l=0 時,K=0 ;當l=l0 時,K=1/R 。
由超高與曲率的線性關(guān)系可知,滿足這些條件的基本方程應(yīng)為:
(2-23)
式中 K--緩和曲線上任意一點的曲率;
l--緩和曲線上某一點離ZH點(或HZ點)的距離;
K0--緩和曲線終點HY點(或YH點)的曲率;
l0--緩和曲線長度。
由式(2-12)可見,緩和曲線長度l與其曲率K成正比。符合這一條件的曲線稱為放射螺旋線。
緩和曲線的偏角為:
。2-24)
在緩和曲線終點處,l=l0,緩和曲線偏角為:
。2-25)
由式(2-24)可見,在緩和曲線長度范圍內(nèi),偏角 數(shù)值較小,可取近似值:
于是可得
積分上兩式得
。2-26)
。2-26)
這就是放射螺旋線得近似參變數(shù)方程式,是我國鐵路常用得緩和曲線方程式。如消去上兩式得參變數(shù)l,則得
。2-28)
這是放射螺旋線得近似直角坐標方程式。在曲線半徑較小得鐵路上,采用第一項作為近似式。
四、高次緩和曲線
滿足表2-6中前兩項或全部五項要求得緩和曲線稱為高次緩和曲線。高次緩和曲線外軌超高順坡為曲線順坡。這種曲線在列車經(jīng)過時,各種力得作用不突然產(chǎn)生和消失,適應(yīng)高速行車的需要。
求緩和曲線方程的方法,可先確定一個符合條件的基本方程,在逐步推導,最后得出所需求的緩和曲線方程式。
表2-6列出可用于高速鐵路的三種高次緩和曲線。
表 2-6 高次緩和曲線
緩和曲線 | 基本方程 | 方程式 |
趙氏七次式 | ||
沙氏正弦形 | ||
日本高速鐵路半波正弦形 |
五、緩和曲線的長度
緩和曲線長度的確定,受到許多因素影響,其中最主要的是保證行車安全和行車平穩(wěn)兩個條件。
1.緩和曲線要保證行車安全,使車輪不致脫軌。
機車車輛行駛在緩和曲線上,若不計軌道彈性和車輛彈簧作用,則車架一端的兩輪貼著鋼軌頂面;另一端的兩輪,在外軌上的車輪貼著鋼軌頂面,而在內(nèi)軌上的車輪是懸空的。為保證安全,應(yīng)使車輪輪緣不爬越內(nèi)軌頂面。設(shè)外軌超高順坡坡度為i,最大固定軸距為Lmax ,則車輪離開內(nèi)軌頂面的高度為 。當懸空高度大于輪緣最小高度 iLmax時,車輪就有脫軌的危險。因此必須保證:
(2-29)
式中 i0-- 外軌超高順坡坡度。
緩和曲線長度l0應(yīng)為:
(2-30)
式中 h0--圓曲線超高度。
對外軌超高順坡為曲線性的緩和曲線,外軌超高順坡的最大坡度也要滿足式(2-29)對i0 的要求。曲線形順坡的坡度由下式計算:
(2-31)
《鐵路線路維修規(guī)則》規(guī)定:曲線超高應(yīng)在整個緩和曲線內(nèi)完成,順坡坡度一般不應(yīng)大于1/(9vmax);困難條件下不得大于1/(7vmax) 。當1/(7vmax)大于2‰時,按2‰設(shè)置。
2.緩和曲線長度要保證外輪的升高(或降低)速度不得超過限值,以滿足旅客舒適度要求。
車輪在外軌上的升高速度μ由下式計算:
式中 h--圓曲線外軌超高,以mm計;
vmax--通過曲線的最高行車速度,以m/s計;
l0--緩和曲線長度,相當于直線形順坡緩和曲線長度,以m計。
為保證旅客舒適度的要求,則緩和曲線長度為:
(2-32)
式中 Vmax--通過曲線的最高行車速度,以km/h計;
1/3.6--換算系數(shù)。
我國根據(jù)長期運營實踐,μ0在一般情況下采用32mm/s;困難地段用40mm/s 。
運營鐵路以實際最高行車速度及實設(shè)超高為計算標準。一般地段μ0 =28mm/s,特別困難地段μ0 =40mm/s。則在一般地段應(yīng)。
(2-33)
計算結(jié)果取兩項要求中的最大值,并取為10m的整倍數(shù)!惰F路線路設(shè)備大修規(guī)則》規(guī)定:緩和曲線長度 一般地段:
(2-34)
特別困難地段
。2-35)
式中 l0--緩和曲線長,以m計;
h--超高,以m計;
Vmax--容許最高行車速度。
計算結(jié)果取10m的整倍數(shù),長度不短于20m。兩緩和曲線間的圓曲線長度不短于20m。
緩和曲線長度應(yīng)根據(jù)曲線半徑,路段旅客列車設(shè)計速度和地形條件按表2-7選用。有條件時應(yīng)采用較表2-7規(guī)定的更大值。
表 2-7 緩和曲線長度(m)
路段旅客列車設(shè)計行車速度(km/h) | 140 | 120 | 100 | 80 | |||||
標準類別 | 一般 | 困難 | 一般 | 困難 | 一般 | 困難 | 一般 | 困難 | |
曲線半徑(mm) | 10000 | 30 | 20 | 20 | 20 | 20 | 20 | 20 | 20 |
8000 | 40 | 20 | 30 | 20 | 20 | 20 | 20 | 20 | |
6000 | 50 | 30 | 30 | 20 | 20 | 20 | 20 | 20 | |
5000 | 60 | 40 | 40 | 30 | 20 | 20 | 20 | 20 | |
4000 | 60 | 40 | 50 | 30 | 30 | 20 | 20 | 20 | |
3000 | 70 | 50 | 50 | 40 | 40 | 20 | 20 | 20 | |
2500 | 80 | 70 | 60 | 40 | 40 | 30 | 30 | 20 | |
2000 | 90 | 80 | 60 | 50 | 50 | 40 | 30 | 20 | |
1800 | 100 | 80 | 70 | 60 | 50 | 40 | 30 | 20 | |
1600 | 110 | 100 | 70 | 60 | 50 | 40 | 40 | 20 | |
1400 | 130 | 110 | 80 | 70 | 60 | 40 | 40 | 20 | |
1200 | 150 | 130 | 90 | 80 | 60 | 50 | 40 | 30 | |
1000 | - | - | 120 | 100 | 70 | 60 | 40 | 30 | |
800 | - | - | 150 | 130 | 80 | 70 | 50 | 40 | |
700 | - | - | - | - | 100 | 90 | 50 | 40 | |
600 | - | - | - | - | 120 | 100 | 60 | 50 | |
550 | - | - | - | - | 130 | 110 | 60 | 50 | |
500 | - | - | - | - | - | - | 60 | 60 | |
450 | - | - | - | - | - | - | 80 | 70 | |
400 | - | - | - | - | - | - | 90 | 80 | |
350 | - | - | - | - | - | - | 100 | 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