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祖國最北部的省會城市哈爾濱,是座美麗的江城,有其獨特的城市風貌,包括城市規(guī)劃、建筑和園林三方面的地方風格。本文試對園林地方風格問題作一淺識。
一、園林地方風格的概念
風格,是藝術作品所共有的一種特征。黑格爾在論述藝術美時曾指出:“風格就是服從所用材料的各種條件的一種表現方式,而且它還要適應一定藝術種類的要求和主題概念生出的規(guī)律”(《美學》,第一卷,朱光潛譯)。“風格總是意味著通過特有標志在外部表現中顯示自身的內在特性”(〔德〕威克納格:《詩學。修辭學。風格論》)。“如果說意境是內容形式有機統(tǒng)一的藝術整體中偏重于內在意蘊的方面,那么風格則是其偏重于外在形態(tài)的方面。風格是什么?簡單地說,就是藝術作品的因于內而符于外的風貌”(蔡儀:《美學原理提綱》)。
園林藝術,是以主要用真實的自然材料來表現自然美和人在自然里的生活之美為特征的。它和建筑、城市規(guī)劃以及實用工藝一樣,都不屬于無功利目的的純藝術領域,但又包含有相當的藝術成分。所以,園林作品和其它種類的藝術作品一樣,也有其時代風格、民族風格、地方風洛乃至個人風格。園林的地方風格,是由造園者的主觀因素(思想、情操、趣味、修養(yǎng)等)與當地的自然條件、社會生活和文化傳統(tǒng)等客觀因素相統(tǒng)一所形成的特征,是當地的社會生活內容與園林藝術形式相統(tǒng)一而在整體風貌上所表現出來的共同特色和特征。
“風格的美在于明晰而不流于平淡”(亞里士多德:《詩學》)。用形容詞匯來說明一種風格,是我國文藝理論批評史上論述風格的傳統(tǒng)方法。其特點,是以一定的語詞符號作為輸入信息,觸發(fā)人們的美感聯想,憑借積累的審美經驗去領會、想象和再創(chuàng)造,去把握作品整體風貌特征的美。但是,由于園林較之文學、繪畫、音樂、建筑等來說,有著更廣泛的綜合性,所以,對園林地方風格的確切表達,一直是學術界所關心的重要課題。我認為,園林構景的主體應是地貌創(chuàng)作、植物造景和園林建筑三者的有機結合。對園林地方風格的表達,離不開具體園林形式。形勢是風格的寄托,是對形象的抽象,風格要由形式來表現。因此,園林的地方風格應該是人們對當地園林形式的一種能動反映,是對當地一系列園林信息的綜合概念。
園林地方風格的形成,與當地園林內容與形式的產生條件密切相關。就自然條件而言,有地理狀況、植被面貌、氣候因素、園址環(huán)境以及造園材料的資源等。就社會條件而言,包括的范圍更廣,主要有:地方的材料成功運用所形成的濃郁鄉(xiāng)土風貌;地方的歷史文化背景及審美習尚;地方的民風民俗和社會生活特點;地方的民族氣質與性格特色;地方的經濟發(fā)達水平等等。所以,不同的園林地方風格是不同的自然條件與社會條件的各種因素相互交叉和滲透的綜合結果。
二、哈爾濱的園林風格
(一)就自然條件的作用而言,哈爾濱位于北緯45°41′,東經126°37′,海拔171.7米,年均溫3.5℃,年均降水量526.6毫米。夏無酷暑,冬有嚴寒。在每年長達七個多月的采暖期里,人們很少戶外活動。雙層玻璃窗吸收了陽光中90%以上的紫外線。所以,哈爾濱人倍覺夏天的可貴,迷戀著到園林里去野游,充分享受一下陽光、碧水、樹蔭等大自然氣息。這是哈爾濱園林在游憩內容上的特色。公園的主要游覽期是夏季,六、七、八三個月里的游人量可達三、四百萬人之多。市民們大都攜家野游活動。在沙灘、水面野浴(包括日光浴和江水。,在花間、林下野餐。據調查,每戶市民一年至少要這樣玩一兩次。這已成為哈爾濱人必要的一種生活方式。與此相應,園林的景點和設施也主要適應夏季活動的需要,如日光浴場、天然游泳場、劃艇、舢板、野營地、露天舞池、綠化劇場、冷飲餐廳、游樂器械等等。象文化公園1959年建設的露天大舞池,同時可供五百多對舞伴翩翩起舞,花墻內外的啤酒花、丁香花隨風飄香。馳名中外的“哈爾濱之夏”音樂會,也在此拉開序幕。這里成了哈爾濱人最喜愛的游憩場所之一。
哈爾濱地處寒溫帶,自然植被是以松、櫟、榆、樺等組成的針、闊混交林。據調查,在園林里露地生長的木本植物約143種,但其中適應性強、栽培廣泛的僅十余種。園林里作為主景的鄉(xiāng)土樹種是家榆和丁香等,故哈爾濱又有“榆都”和“丁香城”的別稱。象兆麟公園和文化公園,大部分就隱沒在清新的榆蔭之中。丁香和榆葉梅,是園林里主要應用的花灌木。五月江城丁香開,花團錦簇,芳香飄逸,洋溢著春天的喜悅。夏季,園林植物景觀以楊、柳,榆為主調。如斯大林公園沿江柔美飄拂的絳柳,冠大色濃的小青楊樹群,為雕塑、花壇和園林建筑提供了良好的背景。冬季,黑皮油松,樟子松、紅皮云杉等針葉樹,在皚皚白雪覆蓋下愈顯蒼勁青翠;享有“林中少女”美稱的白樺,以其潔白的枝干,挺拔的樹形給雄渾的北國風光增添了旖旎的色彩。
。ǘ┚蜕鐣䲢l件的作用而言,哈爾濱是1898年隨中東鐵路的修建而興起的近代城市,這就帶來了相當多的俄羅斯及歐洲文化的影響。它不僅促使整個城市形成了比較統(tǒng)一的歐式建筑風格,而且影響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市內現有的12個公園,建城初期規(guī)劃留下的大片綠化用地,以后發(fā)展成為較完整的園林綠地系統(tǒng)。哈爾濱園林在藝術形式上明顯地表現出受蘇聯園林文化影響的痕跡。在布局手法上,基本采取有軸線的整形式平面,游覽線沿軸線方向布置,景區(qū)和景點依軸線作對稱或擬對稱的排列。筆直的花園式林蔭道,幾何形的游憩廣場,規(guī)整的花壇、草地,修剪精細的植籬等等,結構井然有序,園景簡潔開朗。例如,斯大林公園以一條濱江大道為主軸,四條城市街道與之垂直相交,自然地形成了公園的四個出入口。在軸線的起點、終點和交點,都以園林建筑、雕塑、噴泉、模紋花壇等作為局部構景中心。軸線中央,矗立著壯麗的主景——“塔鎮(zhèn)江天”群雕建筑,氣勢磅礴,意境深遠。兆麟公園、文化公園、動物園(下圖)等均采用主副軸線相交,擬對稱地組織景點、景區(qū)的手法,以整形的廣場和林蔭路網構成平面布局的輪廓。這樣,不僅易使園林重點突出,主景升高,讓景色在有規(guī)律的變化中層層展開,給人以富有節(jié)奏韻味的美感;而且游客容量大,分布較均勻,游覽導向明確,并能使園林與城市的總體風格相協(xié)調,從而為廣大哈爾濱人所理解和欣賞(參見封底《哈爾濱園林》照片)。在園林建筑方面,基本沒有中國傳統(tǒng)建筑卷棚、歇山之類的立面形象,而采用比較統(tǒng)一的俄羅斯建筑風格。如斯大林公園里的江畔餐廳、太陽島餐廳、江上鐵路俱樂部等,一般多為木結構,高尖頂屋面,門窗周圍有雕花圖案鑲邊,利用外廊柱和墻面的虛實對比來增加光影變幻的體積感,檐部裝修也很豐富。多數建筑色彩鮮艷、裝飾華麗、小巧玲瓏,富有異國情調。象文化公園大門,就借鑒巴洛克式(Baroque Style)手法,立面上用雙柱一組突出垂直分劃,在三個連續(xù)的拱券之上安放門標,造型輕快簡潔。園林建筑著色多為米黃、乳白、粉紅、淡褐等。這些溫暖淡雅的色彩與濃綠的樹叢背景恰成對比,使形象更加鮮明。近年來,還出現了運用反映當地風土特色的瓷磚壁畫裝飾墻面等新形式。
。ㄈ┚妥匀粭l件和社會條件的綜合作用而言,哈爾濱園林也表現出獨特的風格。
在哈爾濱的園林里,沒有詩詞楹聯和典故傳說用以表達中國傳統(tǒng)式的“造園意境”。點景之物主要是一件件的雕塑,其數量之多,密度之大,為國內其它城市所不及。例如,斯大林公園里就布置了十五處雕塑景點,既有紀念性主題的,也有牧歌式主題的,風格不同,情趣各異。其中以大型群雕——“塔鎮(zhèn)江天”最為宏偉。它由防洪勝利紀念塔頂的青銅圓雕和塔身四周的浮雕組成,基座上一面是環(huán)狀雙層噴水池,另一面是個小音樂臺。它與半圓形的柱廊背景建筑一起,融入遼闊的江天景色,用無聲的詩句,表達“勞動人民是新中國的主人”這一崇高意境。公園軸線的東西兩端,各放一尊天鵝雕塑。這是因為黑龍江省的版圖形如天鵝,詩人們把哈爾濱喻作天鵝頸下閃爍的明珠。于是,美麗的天鵝便成為哈爾濱市的城徽。那展翅高飛的天鵝,不正寓意著哈爾濱人美好生活的未來嗎?此外,還有許多牧歌式的抒情雕塑小品,以巧妙的構思、優(yōu)美的造型,表現人們生活中的片斷,豐富了園景的詩意。如:“起步”、“讀”、“琴聲”、“夏日”、“再來一個”、“我們勞動去”等等。
雕塑在哈爾濱園林里的廣泛應用,一方面是受歐洲園林文化的影響,另一方面也是受植物造景條件的局限而揚長避短。除運用青銅、石頭、水泥等剛性材料外,還以植物和冰雪之類的塑性材料創(chuàng)作園林雕塑。比如,由于氣候寒冷,能直接春播和秋播露地應用的花卉種類很少,所以,哈爾濱人就大量運用五色草模紋花壇作為園林里花卉裝飾的主調。寒冷對植物造景不利,卻為哈爾濱人在民間工藝的基礎上發(fā)展園林里的冰雕雪塑提供了優(yōu)越條件。人們取材于松花江的天然冰塊,通過雕刻、造型和配光,在園林里創(chuàng)造出一個個冰雪藝術品的世界。不僅如此,在景點設計上還巧妙地把觀賞與游樂融為一體,制作了冰滑梯、冰迷宮、冰轉椅等。在北國寒凝大地的漫長冬夜里,冰燈之光給人們帶來了溫暖的希望和美的享受,吸引市民參加戶外活動。從1985年起,每年的1月5日被定為冰雪節(jié),全市各公園的冰燈游園會都在這天開幕。冰燈工藝與雕塑藝術的融合,使哈爾濱之冬的園林景觀獨具風姿。
寒冷的氣候和俄羅斯文化的影響,不僅使哈爾濱人十分喜愛夏季在園林里的游憩活動,而且很重視兒童的戶外娛樂活動,建設了全國第一個兒童公園。1956年6月1日,園內的兒童鐵路剪彩通車,成為公園的主要活動內容和主景。孩子們自己駕駛著“少先號”機車,牽引六節(jié)滿載游客的車廂奔馳在環(huán)形小鐵路上。這項活動使孩子們增長了知識,鍛煉了才干,學習做新中國的小主人。他們那鮮艷整齊的制服、活潑天真的笑臉和熱情周到的服務,為公園增添了獨特的魅力。以至于凡是到哈爾濱來觀光的中外賓客,從國家元首到平民百姓,都要來坐一次兒童火車,這在全國的公園里也是獨一無二的。
應當指出,盡管哈爾濱園林受蘇聯園林的影響較大,但是,哈爾濱又畢竟不是俄羅斯,有它自身的環(huán)境條件和人文特色。“一個民族如能接受其它民族所產生的藝術形式,正因為這一承受的形式能夠反映他自己民族的生活和現實的緣故”。(汪菊淵:《外國園林史綱要》)如,纖巧華麗的園林建筑,一方面是吸收了俄羅斯民間建筑的某些風格特點,另一方面也為是了適應哈爾濱的自然條件:尖屋頂承雪壓力小,有利于抗御風雪嚴寒;采用木構形式,便于就地取材;溫暖艷麗的裝飾色彩,能打破冰天雪地的蕭瑟單調;等等。整形的布局方式,雖說主要是受蘇聯文化休息公園規(guī)劃理論的影響指導,但哈爾濱河灘臺地的地形條件也適于營造規(guī)則式的園林。還有,哈爾濱人的性格比較淳樸、直爽、粗獷、熱情、喜歡聽輕音樂和跳交誼舞,愛好插瓶花、喝啤酒和集體游樂,講究穿著色彩鮮艷的服裝等等。市民的這些性格特點、生活習尚和審美趣味,自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園林地方風格的形成。
三、發(fā)展園林的地方風格
從上所述,可知園林的地方風格,既具體地表現于園林的藝術形式,又植根于園林的社會生活內容,是在一定的歷史、地理條件下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發(fā)展積累的結晶。內容決定形式,形式產生風格;但風格一旦形成,又會有相對的穩(wěn)定性,引導和制約形式的發(fā)展。所以,和形式一樣,風格也將隨著時代和社會生活的前進而發(fā)展。風格的時代性,取決于某一時代由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所產生的某種占主導地位的社會審美需要和審美理想。
現代社會日益頻繁的信息交流,促進了不同地區(qū)和民族的文化在相互學習和借鑒中發(fā)展,這是歷史進步的必然。但是,它決不意味著是簡單的照搬照抄、相互“同化”而失去個性。一定的園林地方風格,一般只適用于當地的自然條件和社會生活要求,不能到處生搬硬套。前幾年,哈爾濱太陽島公園等地就“進口”了一些廣州風格的園林建筑,并在沖積沙灘地上挖湖堆山,想仿照江南的自然山水園搞“十大景區(qū)”等等。然而時過不久,事與愿違,為了防寒保暖抗凍脹,建筑墻體得加厚,構件尺度要放大,結果就大大削弱了欲求的輕巧之感。而且,在寒冷的北國,過分追求建筑的“通透”只能降低它的使用功能。加上湖底滲漏,山如饅頭,石材缺乏,欲用沙土堆出懸崖峭壁更是難上加難。既不滿足“適用、經濟、美觀”的綜合要求,也與歷史上已經基本形成的地方風格相矛盾,耗工耗資很多,反招來市民們意見紛紛。俗話說,“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任何時代的地方園林,從內容到形式都應該是從當地“生長”出來的,都離不開揚長避短和因地制宜。
我們的社會正在走向現代化,現代化正改變著人們傳統(tǒng)的時空觀念,使社會生活逐步走向個性化和多樣化。從發(fā)展園林旅游的角度來看,園景的“鄉(xiāng)土氣息”和“異邦情調”是同等重要的。在已為“鄉(xiāng)土氣息”,在人則為“異邦情調”,才有吸引力。鮮明的個性,是一切藝術作品的生命,園林亦然。提倡發(fā)展地方風格,決非什么“泥古不化”、“墨守成規(guī)”或“向后看”,而是為了避免“千篇一律”,鼓勵創(chuàng)作個性的成長。因此,我們要在深刻理解時代和社會生活本質的基礎上,努力促進園林地方風格的發(fā)展,既為當地群眾所喜聞樂見,又讓中國園林的百花園萬紫千紅,豐富多彩。
本文在調研和寫作過程中,得到了在哈爾濱從事園林工作多年的劉家麒、馮美瑞、陳明松等同志的熱情指導和幫助,特此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