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現(xiàn)澆預應力混凝土施工結構的裂縫分析

    摘要:本文主要針對預應力構件截面尺寸較大引起的裂縫;模板支撐體系施工不當引起的裂縫;預應力張拉工藝而引起的裂縫三種情況,對現(xiàn)澆預應力混凝土大梁施工結構裂縫提出了相應的預防措施。

  關鍵詞:

  1、在尚未施加預應力之前就產(chǎn)生裂縫的防治

  這類裂縫同一般結構工程裂縫,多由混凝土材料和施工方法不當引起,如沉縮裂縫、收縮裂縫、干縮裂縫等,可按一般防治措施防治。

  2、由于預應力構件截面尺寸較大引起的裂縫防治

  2.1裂縫的特征

  通常情況下,預應力結構構件幾何尺寸厚大,例如預應力大梁截面寬度一般在400mm一600mm,梁高多在1000mm以上,這樣的構件易出現(xiàn)收縮裂縫,其主要特征為:

  1)在梁側梁高中間,呈中間寬、上下窄狀,少數(shù)裂縫延伸至整個梁高;2)梁側模板拆除后,開始3d左右,裂縫有增多及擴展的趨勢,3d后裂縫發(fā)展趨于緩慢;3)裂縫間距沿梁跨基本均勻分布,裂縫間距接近梁內(nèi)箍筋間距的倍數(shù)。

  2.2原因分析

  1)截面較大的構件在混凝土硬化過程中,其體積收縮量也大,產(chǎn)生軸向拉應力,在結構體系的約束下形成凝縮裂縫。

  2)大截面構件凝固過程中,產(chǎn)生的水化熱使構件溫度升高,若過早拆除其側模板,構件溫度急降,會出現(xiàn)溫差應力,同時構件表面水分迅速風干,混凝土收縮加劇,形成冷縮裂縫。

  3)經(jīng)鑿除裂縫處表面混凝土,發(fā)現(xiàn)多處裂縫發(fā)生在箍筋位置處,說明這種裂縫與箍筋存在一定的聯(lián)系。a大梁所選用的箍筋規(guī)格較大,如φ12mm,箍筋外的混凝土保護層變;b澆筑混凝土前,梁的箍筋已承受了梁自身上層鋼筋的重量和次梁、板擱置的重量以及施工人員的活荷載,梁的箍筋受壓彎曲,一定程度上呈“鼓”形。這兩種情況使箍筋特別是梁中箍筋外的混凝土厚度變薄,形成了相對含砂多、含石少、咬合性差的砂漿層,從而導致裂縫。這種中間寬、兩端窄的“棗核”形裂縫,因梁中腰筋小少而粗寬,上下端因主筋的約束而細小或沒有。

  2.3控制措施

  1)厚大構件的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應考慮減少混凝土體積收縮的措施。力求降低水泥用量,減小水灰比,有條件者可適當摻人改性外加劑。

  2)推遲大截面構件模板拆除時間。為減少模板對梁的約束,防止預應力損失,規(guī)范規(guī)定要在預應力張拉前拆除其側面模板,大梁側模應依據(jù)執(zhí)行,并盡可能推遲。

  3)應保證箍筋外保護層厚度。對較粗直徑的箍筋而言,應保證箍筋外混凝土不少于15mm(最好為17mm)來確定主筋保護層,增加箍筋外混凝土抗裂能力。大梁腰筋設置相對宜粗宜密,規(guī)格不宜小于φ18mm,間距不宜大200mm,大梁腰筋的S型拉筋宜改用拉撐結合的辦法,拉筋一端彎成90o角,待拉緊后再彎至135o,同時將一部分拉筋改為撐筋,保證梁箍筋不外彎,也不向內(nèi)彎曲,撐筋也可結合波紋管支架鋼筋同時布設。

  3、模板支撐體系施工不當引起的裂縫及防止措施

  3.1裂縫現(xiàn)象

  預應力結構中,在部分或全部拆模后,出現(xiàn)的大梁承載能力不足的結構性裂縫也很常見,這種裂縫在跨中垂直梁底,下寬上窄,呈正截面受彎裂縫,兩端為斜向受剪裂縫。

  3.2原因分析

  1)支撐拆除過早。某工程預應力大梁拆底模時,混凝土強度標準值達到設計強度的115%,但沒有建立預應力,拆模后大梁和板均出現(xiàn)裂縫,并形成較大的板梁連通裂縫。

  2)一般情況下,預應力結構跨度大,構件截面尺寸大,施工荷載也大,支撐體系的承載力不足也是一個原因,尤其對支撐直接搭設在地面或回填土上的工程,支撐系統(tǒng)更易變形或下沉。

  3)采用早拆模施工方法時,保留的支撐承載力不足,使結構過早受力。

  3.3控制措施

  1)混凝土施工規(guī)范規(guī)定,側模宜在預應力張拉前拆除,底模不應在結構件建立預應力前拆除。預應力建立前,即使構件混凝土達到或超過設計值時,仍不可拆除底模,這也是與普通混凝土結構的一點區(qū)別,否則,預應力構件即使有承載能力,也易因撓度過大而引起裂縫。在大跨度結構中,構件的主要荷載是自重,其自重彎矩大、自重應力高,提前拆模對結構更不利,更易產(chǎn)生結構裂縫。

  2)對預應力工程應單獨編制施工方案,其模板和支撐系統(tǒng)必須進行設計計算。若支撐體系直接支撐在回填土上,還須對支撐面進行特殊處理。a回填土必須分層分批夯填密實,最好用壓路機碾壓數(shù)遍,否則支撐應直接置于基礎或基底老土層上。b在預應力框架大梁寬1.8m—2.0m的范圍內(nèi),應鋪設道碴,設置墊木。C做好場地防排水措施。預應力工程施工工期較長(一般在20d以上),陰雨天氣出現(xiàn)的機會多,產(chǎn)生的后果嚴重。因此,大梁排架施工前要有技術保證措施,可在大梁下鋪設塑料薄膜防水層,及時排走場內(nèi)雨水,防止雨水對土層和支撐系統(tǒng)的影響。d澆筑混凝土前還要對支撐體系進行全面檢查和加固,以確保支撐穩(wěn)固可靠。

  3)預應力工程施工周期長,整體拆模時間比普通結構遲,為提高周轉材料的利用率,減少施工投入,常采用主次模板體系分開支設的辦法,在符合普通混凝土結構拆模的條件后,可在預應力張拉前拆除非預應力構件的模板及支撐。對預應力大梁,也常采用早拆模板方法施工,根據(jù)跨度情況,在適當位置處,保留若干支撐點模板與支撐不拆而拆除其余部位的模板與支撐。采用這種方法施工時,必須對保留支撐進行驗算和加固。對保留支撐而言,即使立桿和梁底模板沒有拆除和松動,整體排架和牽杠的拆除,也會影響保留支撐的剛度和穩(wěn)定性,降低承載力,故應進行必要的加固。另外,次梁板等非預應力構件模板和支撐拆除后,這些構件的自重以及上部施工荷載全部通過結構體系傳遞到主梁上,主梁荷載明顯增大,故必須進行支撐驗算和加固,加固時不得松動保留的支撐和模板,并且須做到先加固后拆除。

  4、由預應力張拉工藝而引起的裂縫及防止措施

  4.1裂縫現(xiàn)象

  1)張拉端裂縫。如端部沿預應力方向的裂縫,以及在梁端非預應力區(qū)內(nèi)出現(xiàn)的拉剪裂縫。

  2)在臨近構件上產(chǎn)生的裂縫。如在張拉端邊梁上出現(xiàn)的垂直裂縫及在板面出現(xiàn)斜向裂縫。

  4.2原因分析

  1)在梁端非預應力區(qū)內(nèi)出現(xiàn)的拉剪裂縫,是由于錨固局部受壓過大,在該區(qū)及邊緣產(chǎn)生剪、拉應力。

  2)在張拉端邊梁及板面上出現(xiàn)的裂縫,是由于預應力張拉后,在應力傳遞或次應力作用下產(chǎn)生的。

  4.3控制措施

  1)設計時應盡量減少預應力的偏心程度,非預應力筋能解決問題的,盡量少用預應力,以降低預應總應力,否則應視情況增加承壓鋼筋網(wǎng)片。施工時,由于錨固區(qū)鋼筋密集,混凝土下料和振搗困難,澆筑時須專人負責,質(zhì)檢人員現(xiàn)場把關,做到先難后易,確保端部張錨區(qū)混凝土密實。

  2)結構設計時,要增加薄弱環(huán)節(jié)的構造措施,通過加筋和加腋,增強局部抵抗力,克服應力集中的弊端。施工過程中,張拉順序要合理,盡量避免構件產(chǎn)生扭轉、側彎、結構變位和超應力。要遵循對稱的張拉原則,保證結構中相鄰構件應力值超過總值的50%,否則應分布張拉,即先張拉一半應力,待相鄰構件張拉后,再張拉另一半設計應力。

  3)裂縫現(xiàn)象在預應力結構中很普遍,但對裂縫的認識、控制和處理還存在不足,對施工中出現(xiàn)的裂縫,或視而不見,或談裂色變。驗收時裂縫難以定性,對此應建立裂縫觀測臺賬制度。對工程裂縫進行系統(tǒng)全面的觀測,特別是結構性裂縫,在分析研究的基礎上找出原因,并對有害裂縫進行必要的控制和處理,出示工程裂縫監(jiān)測檢驗報告,作為結構驗收時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

  5、結語

  通過上述裂縫產(chǎn)生原因分析及預防措施實施,大跨度現(xiàn)澆預應力混凝土結構大梁施工中的裂縫是可以避免和防止的,關鍵是設計和施工單位的重視。施工單位在實施前應編制嚴密的施工方案,在施工過程中,從原材料、混凝土配合比、模板排架體系、混凝土澆搗和預應力張拉等各方面嚴格按方案控制實施,就能防止大跨度現(xiàn)澆預應力混凝土結構大梁裂縫的產(chǎn)生,保證混凝土結構的耐久性和結構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