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建筑施工中為防止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結構由于溫度、沉降、收縮不均可能產(chǎn)生的有害裂縫,按照設計或施工規(guī)范要求,在基礎底板、墻、梁相應位置留設臨時施工縫,將結構暫時劃分為若干部分,在停滯一定時間后再澆搗該施工縫混凝土,將結構連成整體。為避免因為后澆帶的位置設計、施工質(zhì)量而造成新老混凝土之間出現(xiàn)裂縫,使結構形成薄弱部位;技術資料不全無法追溯形成質(zhì)量隱患等,本文提出在施工當中應該注意控制的關鍵要點。
【關鍵詞】混凝土;鋼筋;裂縫;控制要點
為解決高層建筑物主體結構主樓與低層裙房間差異沉降、鋼筋混凝土收縮變形及減小或大面積構筑物溫度應力等問題,在主體結構施工中會分別設置相應的后澆沉降帶、后澆收縮帶和后澆溫度帶,這種后澆帶一般具有多種變形縫的功能,(“縫”很寬,故稱為“帶”),待主體結構施工完成一段時間后,將后澆帶用混凝土補齊,這種“縫”即不存在,整棟建筑物成為一體。由于在結構施工當中,常常會發(fā)現(xiàn)許多諸如:接縫處留設位置不合理、接縫處鋼筋銹蝕嚴重、接縫界面處理不徹底、新舊混凝土之間出現(xiàn)可見裂紋、后澆混凝土強度等級錯誤、資料不全等問題。為避免造成建筑結構產(chǎn)生薄弱部位造成隱患,或因施工資料缺失而無法追溯工程質(zhì)量,故此需在施工當中注意以下控制要點。
1、后澆帶在設計中應明確的問題
后澆帶縫寬、位置。理論上后澆帶寬度只須很小已足夠保證變形,但考慮施工方便,并避免應力集中,要根據(jù)工程類型、工程部位、現(xiàn)場施工情況和結構受力情況而具體確定。留設位置應經(jīng)設計院認可。
后澆帶的縫寬與墻、板厚度有關。對底板厚度超過100厘米以上的,可根據(jù)后澆帶處的接槎形式、鋼筋搭接、施工難易程度等靈活掌握,當施工較困難時,后澆帶縫寬可適當增加。
后澆帶接縫處的斷面形式,當墻、板厚度小于30厘米時,可做成平直縫;當厚度大于30厘米小于60厘米時,可做成階梯形或上下對稱坡口形;當墻板厚度大于60厘米時可做成企口縫。
2、施工當中應注意的質(zhì)量控制要點
2.1 后澆帶兩側模板支設和拆除;A、墻壁、或其他豎向結構后澆帶側?膳c其他部位統(tǒng)一支設,不用特殊采取措施;梁、板后澆帶兩側底模(每邊寬于后澆帶300-500 mm)應單獨搭設,并留至澆筑完后澆帶混凝土且混凝土強度達到拆模要求后,方可拆除。避免統(tǒng)一支設在拆除其他部位底模時被一并拆除,造成后澆帶兩側梁板成臨時性懸挑結構而損毀主體。
2.2后澆帶的保護。后澆帶留設后,應采取保護措施,防止垃圾雜物掉入。基礎承臺的保護措施可采用木蓋覆蓋在承臺的上皮鋼筋上,蓋板兩邊應比后澆帶各寬出500mm以上。地下室外墻豎向后澆帶可采用砌磚保護。樓層面板后澆帶兩側的梁底模及梁板支承架不得拆除。后澆帶施工時模板應支撐安裝牢固。
2.3后澆帶的鋼筋斷開或貫通,在于后澆帶縫的類型。對沉降后澆帶而言,鋼筋貫通為好;對收縮后澆帶而言,鋼筋斷開為好;梁板結構的板筋斷開,梁筋貫通。在澆筑后澆混凝土前所有鋼筋必須進行除銹、清理、整形后,方可進行下一步操作。
2.4前期混凝土澆筑時,后澆帶的模板上應設一層鋼絲網(wǎng),后澆帶施工時,鋼絲網(wǎng)不必拆除。后澆帶無論采用何種形式設置,都必須在封閉前仔細地將整個混凝土表面的浮漿鑿除,并剔鑿成毛面,徹底清除后澆帶中的垃圾及雜物,并在澆筑后澆帶混凝土之前澆水濕潤,先澆筑接縫水泥漿或與混凝土成分相同的去石子砂漿,以確保后澆帶混凝土與先澆搗的混凝土連接良好。地下室底板和外墻后澆帶的止水處理,按設計要求及相應施工驗收規(guī)范進行。
2.5后澆帶的保留時間。應按設計要求確定,當設計無要求時,應不少于42天齡期;在不影響施工進度的情況下,應保留60天以上。對于施工后澆收縮帶,宜在主體結構完工兩個月后澆筑混凝土,這時混凝土收縮量已完成60%-80%以上,可以有效保證新舊混凝土一起共同工作。
2.6對于后澆帶內(nèi)的后澆混凝土,一般應采用比先澆搗的結構混凝土設計強度等級提高一級(C5)的微膨脹混凝土(可在普通混凝土中摻入微膨脹劑,摻量按產(chǎn)品使用說明控制)澆筑振搗密實,也可直接采用膨脹水泥配制比先期澆混凝土高一個強度等級的混凝土。(所有微膨脹劑和外加劑必須具有出廠合格證及產(chǎn)品技術資料,并符合相應技術標準和設計要求。)基本要求是后澆筑混凝土強度等級不得低于原混凝土。
2.7混凝土應攪拌均勻,否則會產(chǎn)生局部過大或過小的膨脹,影響混凝土質(zhì)量。所以應對摻微膨脹劑的混凝土攪拌時間適當延長。
2.8后澆帶混凝土一定要仔細按規(guī)范要求振搗密實,以保證與先澆搗的混凝土連接牢固,拆模受力后不應出現(xiàn)可見裂縫,而影響結構整體性能。
2.9在預應力結構中,后澆帶內(nèi)有非預應力筋、預應力筋、錨具、各種管線等時,后澆帶內(nèi)的非預應力筋必須為預應力筋的錨固、張拉等留出必要空間。此處的后澆帶混凝土澆搗時,更應高度注意其振搗密實度,避免預應力損失或錨具封固不嚴。
2.10后澆帶混凝土澆筑完畢后應采取帶模保溫保濕條件下的養(yǎng)護,應按規(guī)范規(guī)定,溫度在5攝氏度以上時,澆水保持濕潤養(yǎng)護時間一般混凝土不得少于15天,總養(yǎng)護時間不少于28天。防止新舊混凝土接縫處因養(yǎng)護時間不足而產(chǎn)生收縮開裂。冬期施工務必保證混凝土在達到臨界強度之前不受凍害。
2.11澆筑后澆帶的混凝土如有其他要求,除按規(guī)范要求和實際澆筑方量留置常規(guī)的抗壓試塊外,還應按規(guī)范規(guī)定制作其他品種(抗?jié)B、抗凍、抗折)試塊。
2.12 后澆筑的混凝土不能因為量小而忽略技術資料,一定要按時間、批次進行強度評定,保證施工資料齊全,避免失去可追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