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樁的種類(直徑)不宜過多,無論是預制樁還是鉆孔樁,否則給施工和設計都帶來很大的麻煩。相對來講,鉆孔樁可以種類多些,預制樁不宜超過兩種。
2、當同直徑的樁,樁長不同時,單樁承載力宜取值一樣,這樣便于施工和設計
3、對于有地下室的房屋,使用預制樁應特別小心,很容易造成樁傾斜、斷樁,因此,圖紙上應注明:
①應均勻分層開挖,嚴禁一步開挖到位,嚴禁臨近堆土。
②在坑中、坑外應打水泥攪拌樁進行處理。
4、地下室因建筑、水、電而部分下降時,可以和他們協(xié)商,承臺、地梁能否突出來,這樣可以減少承臺的種類及降低造價。
5、管樁不宜抗拔,若非用不可,應認真計算抗拔力,盡量由一、二節(jié)樁承擔,第一節(jié)樁盡可能長,而且必須加強樁頂和承臺的構造要求,條件許可時,可以要求建筑加厚頂板上的覆土。
6、地下室、基礎在與上部抗震縫對應處應加強構造和連接(JGJ3-2002第4.3.10.4條)。
7、布樁時,應計算布樁系數(shù)及每平方米荷載,做到心中有數(shù)。
8、對于預制樁的處理:
①對于Ⅱ類樁,可以不處理(根據(jù)動測報告定)。
②對于Ⅲ類樁,應處理。處理方法可采用將鋼筋籠伸至裂縫下2m或開挖處理(應較淺)。
③對于偏位樁,可以采用糾偏的方法處理,若單樁承載力沒有問題,可以采用加大承臺和地梁的方法來共同作用。
9、對于預制樁應進行動測(其余樁亦同)。
動測原則:單樁、兩樁均動測,三樁動測兩樁,四樁以上動測50%以上。當發(fā)現(xiàn)異常情況(樁偏位較大,Ⅲ類樁較多時),應加大動測樁數(shù)。
10、畫樁位圖時,應將軸力圖放在一起,并且永久保留,以便日后校核。
11、做獨立基礎時,應根據(jù)地基承載力確定是否考慮計算底層磚墻荷載,當?shù)鼗^好時,可通過地梁加腋的方法來自承重。
--對于結構計算和上部結構設計,我也總結了一些自己的經(jīng)驗,如果大家有興趣的話,過幾天我再打出來,和大家探討探討
2、 我的結構設計工作小結--(2)上部結構部分
1、設計坡屋頂時,梁配筋后,必須自校梁底標高,算出其凈高,看是否滿足要求,特別是樓梯等入口處。
2、設計坡屋面時,屋脊(陽角、陰角)處,梁可適當減小,當板跨較小時,可以不設梁,否則可能影響使用,凈高不足,再者,也會造成看上去影響美觀。
3、樓梯柱(中間平臺作用處)應該全程加密,因為該柱為短柱。
4、對于迎水面保護層為50mm的混凝土墻,應在50mm內增設Φ8@150雙層雙向的鋼筋網(wǎng)片,以減少混凝土的收縮裂縫。
5、對于梁高的取值,應該考慮建筑空間的需求,要和建筑協(xié)商好凈高要求。
6、寫字樓、商場等8m跨梁,取300x800的梁不好,應取350x700,對于一些大跨度公鍵,梁寬應適當加大,應取300以上,最好取350、400,因為:
①梁寬加寬,抗剪有利,符合“強剪弱彎”的原則。
②350寬的梁,用四肢箍可以使箍筋直徑減小。
③主梁加寬,有利于次梁鋼筋的錨固。
7、對于柱的大小,應該盡量做到按軸壓比控制,軸壓比相差不宜大于0.2,當建筑有要求時,應和建筑協(xié)商好該問題。
8、對于高層建筑,頂層板考慮到剛度突變很大,宜加厚到150mm,應充分分析計算結果,判斷結構類型。
9、梁配筋時,應充分考慮梁的錨固長度,特別是次梁,應盡量滿足圖集要求。
10、板配筋時,應注意Ⅰ級、Ⅱ級鋼的區(qū)別(是否有彎鉤),以及板厚不同時,千萬注意不能把鋼筋拉通。
11、畫大樣圖時,一定要對照建筑大樣圖和立面圖,以達到建筑的里面要求。
12、梁配筋時,應注意腰筋的設置,單側腰筋應大于 0.1%bhw。
13、柱配筋時,應同時滿足配筋率、箍筋、主筋、角筋、最小體積配筋率的要求。
14、后澆帶應按新規(guī)范加強。
15、高層建筑中,樓板開大洞后,宜按JGJ3-2002第4.3.8條加強。
16、剪力墻墻肢截面高度不宜大于8m,否則應開結構洞。
3、 同意樓主大部分意見!
1、坡屋面樓板盡可能做折板,不僅僅是美觀,受力性能上也比較好(前提是采用相應的構造措施)。
2、對于樓主的第4條,本人認為“Φ8@150雙層雙向的鋼筋網(wǎng)片”夸張了,Φ4@150或Φ6@150鋼筋網(wǎng)片就可以了。
3、對于樓主的第10條,本人認為當樓板高差在30mm以內,鋼筋是可以拉通的,實際上我就是這樣做的,暫時沒有發(fā)現(xiàn)什么不妥。
4、在畫結構大樣時,我一般是直接在建筑提供的大樣上進行畫圖,這樣可以保證尺寸等和建筑保持一致。
5、樓主第15條應該是規(guī)范JGJ-2002第4.3.8條
4、 1、砌體總高度及層數(shù)雙控制應滿足規(guī)范要求,注意結構的層數(shù)與建筑的概念不同(尤其是2.2m層高)。
2、結構計算時,注意結構剛性、剛彈性和彈性方案的選擇。
3、構造柱的設置建議只在結構圖上表示,建筑圖上可不畫,否則容易產(chǎn)生矛盾。
4、注意復核荷載較大處的砌體局部承壓。
5、跨度大于4.8米樓層梁和大于6米的屋架支撐在磚砌體上,要設梁墊,當有圈梁時,墊塊與圈梁應澆成整體。
6、圈梁鋼筋在過梁處,最好拉通,過梁鋼筋附加。
7、底層框架柱的箍筋全部加密,底層框架梁抗扭腰筋的錨固長度滿足規(guī)范要求。
5、 1、框支剪力墻結構的框支梁為偏拉構件,應進行有限元分析計算。
2、框支梁高度不小于1/6梁跨,寬度大于上層墻厚的兩倍及400mm。
3、當?shù)讓訛榇罂臻g商場,層高比較高時(>5 m),注意墻厚的取值(根據(jù)抗震等級)。
4、當?shù)撞看罂臻g層數(shù)大于1時,應注意此時上部與下部結構的等效側向剛度比的計算取值(與底部大空間只有1層是不一樣的,詳細參見JGJ 3-2002附錄E)
以上只是我們在設計時容易忽略的幾個地方,實際上關于框支剪力墻結構的問題還有很多,希望大家一起來指出,共同完善!
6、 sat電算時注意考慮0.2Q
做短肢剪力墻結構時,注意筏板基礎墻梁抗剪計算,梁支座是否成立,盡量不做主次基礎梁。
筏板邊跨注意按規(guī)范乘以1.2系數(shù)放大。
屋面板雙層雙向配筋或附加溫度應力鋼筋。
樓板陽角附加鋼筋
跨度大于2.0m挑梁注意計算豎向地震。
挑梁下鐵筋不要太小,0.3倍上鐵較好,對繞度、裂縫有好處。
梁高>600增加腰筋
連梁注意加腰筋,配筋率0.3%
暗柱配筋注意不要只看首層計算結果,往往二層配筋也較大(首層層高高,二層小,首層剛度小于二層)
計算結果注意層間位移和比值,注意不大于1.5
周期注意第一扭轉周期和第一平動周期比值不大于0.9
注意下層剛度和上層剛度比值應滿足規(guī)范要求。(70%要求)
嵌固層的選取注意層間剛度比滿足規(guī)范要求。
7、 1,作高層是還要注意計算結果的“六個比”
1、軸壓比:主要為控制結構的延性,規(guī)范對墻肢和柱均有相應限值要求,見抗規(guī)6.3.7和 6.4.6。
2、剪重比:主要為控制各樓層最小地震剪力,確保結構安全性,見抗規(guī)5.2.5。
3、剛度比:主要為控制結構豎向規(guī)則性,以免豎向剛度突變,形成薄弱層,見抗規(guī)3.4.2。
4、位移比:主要為控制結構平面規(guī)則性,以免形成扭轉,對結構產(chǎn)生不利影響。見抗規(guī)3.4.2。
5、周期比:主要為控制結構扭轉效應,減小扭轉對結構產(chǎn)生的不利影響,要求見高規(guī)
6、剛重比:主要為控制結構的穩(wěn)定性,以免結構產(chǎn)生滑移和傾覆,要求見高規(guī)。
2,對樓主的13條 我認為還要注意角柱的配筋 有時后 計算配筋小于構造配筋,要注意驗算
3,同意摟主梁寬350的說法,梁寬350梁支座上部剛好能配5跟25的鋼筋,300寬就不行。
4,畫大樣時,我都是在建筑圖上直接畫的,可以更好的理解建筑意圖,省時省力。
8、 1.焊接會使鋼材材性改變,推薦采用機械連接。
2.滿足了0.4laE和彎折15d后,不一定要滿足加起來后的laE。
3.正常排的箍筋不得作為承受集中力的吊箍。
4.有效高度的控制:
配筋率≤2.5%,受壓區(qū)高度控制。
梁端截面梁底/梁面鋼筋,以保證延性,規(guī)范最小配筋率采用全截面計算,其他配筋率也可采用全截面計算。
通長筋取梁面、梁底筋較大值的1/4。
5.主框架梁直接搭在連梁上,連梁易出現(xiàn)破壞。故不能搭(見高規(guī)),次梁可以。
6.框架梁內用十字交叉梁分開時,底筋應連通,用有限元算時次梁處有時產(chǎn)生負彎矩。同樣地,托梁上柱上的梁底筋也應連通。
7.荷載新規(guī)范,對≥4.0kN/m2,民用不是x1.3,工業(yè)可乘1.3。
8.錯層處框架柱截面高度不小于600mm。
9.)梁支座彎矩調幅系數(shù)在0.85左右,實際配筋不宜再減少。
9、 推薦樓梯用morgain計算,方便快捷,而且還有計算書可以打出來
10、 我也提一個看法。請大家指正。梁柱中箍筋的用鋼量與縱筋相比所占比例很小。所以,我的一般做法是:對縱筋的配置盡量不放大,但一般情況下適當放大箍筋。這樣總用鋼量不會增加太多,但體現(xiàn)了強剪弱彎的設計原則。而且從概念上來講,提高柱的箍筋后,也間接提高了柱的承載能力和延性以及抗倒塌能力
11、 梁寬大于350配箍率會很高,且容易產(chǎn)生斜裂縫,不建議采用
12、 構造上好象只要求折梁,折板在內折角處主筋斷開,但我們這里的習慣做法是外折角處主筋也斷開,我覺得沒什么理論依椐,你的高見呢?
13、 關于樓板厚度有高差時好象高差不超過20底部鋼筋可以拉通。但是上部鋼筋是不是什么時候都可以拉通??
請高手指教。
還有我認為我們一直說的“強柱弱梁”并不是說梁柱的線剛度比,而是通過設計時的調整,使柱的承載能力比與他相聯(lián)的梁的承載能力要高。
強調梁柱的線剛度比是因為框架作用的要求,當梁柱的線剛度比大于等于四的時候框架可以看作完全框架,其抗側能力提高很多,而梁柱線剛度比小于1時,框架作用幾乎消失,對結構抗側不利。具體內容可以參見林同炎大師寫的結構概念與體系,上面有很詳盡的講述。
5、跨度大于4.8米樓層梁和大于6米的屋架支撐在磚砌體上,要設梁墊,當有圈梁時,墊塊與圈梁應澆成整體。
我來說得詳細一點:
跨度大于6M的物價或跨度大于下列數(shù)值的梁,應該在支撐處砌體上設置混凝土或鋼筋混凝土墊塊;當墻中設有圈梁時,墊塊與圈梁宜澆成整體。
1.對砌體為4.8M
2.對砌塊和料石砌體為4.2M
3.對毛石砌體為3.9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