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筒結構有單筒和束筒之分,單筒是梁柱在平臺內側形成的閉合體,束筒是在平臺內側形成的多個閉合體。無論單筒和束筒,腹板框架承擔絕大部分剪力而翼緣框架承擔絕大部風彎矩,它們之間通過框筒束聯(lián)系,如果角柱很弱,則達不到上述效果。由于梁的彈性變形,在側向荷載的作用下,截面并不保持為平面,角柱處軸向變形為最大,離角柱越遠的各柱軸向變形為最小,這種現(xiàn)象稱為剪力滯后。


 

簡單的說的話,墻體上開洞形成的空腹筒體又稱框筒,開洞以后,由于橫梁變形使剪力傳遞存在滯后現(xiàn)象,使柱中正應力分布呈拋物線狀,稱為剪力滯后現(xiàn)象。剪力滯后現(xiàn)象使框筒結構的角柱應力集中。


 

如:在結構設計中往往全長加密角柱箍筋,目的之一就是增加角柱的抗剪能力,增加延性。


 

1、剪力滯后現(xiàn)象越嚴重,框筒結構的整體空間作用越弱;


 

2、剪力滯后的大小與梁的剛度、柱距、結構長寬比等有關。梁剛度越大、柱距越小、結構長寬比越小,剪力滯后越小;


 

3、框筒結構的整體空間作用只有在結構高寬較大時才能發(fā)揮出來。


 

此外梁柱的剛度比、平面形狀及建筑物高寬比影響很大。概念設計時一定考慮全。剪力滯后效應在結構工程中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力學現(xiàn)象,小至一個構件,大至一棟超高層建筑,都會有剪力滯后現(xiàn)象。剪力滯后,有時也叫剪切滯后,從力學本質上說,是圣維南原理,它嚴格地符合彈性力學的三大方程,即幾何方程、物理方程、平衡方程。具體表現(xiàn)是,在某一局部范圍內,剪力所能起的作用有限,所以正應力分布不均勻,把這種正應力分布不均勻的現(xiàn)象叫剪切滯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