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采用結構動力學的方法計算結構周期,一般均未考慮結構填充墻的作用,未考慮填充墻對結構剛度的貢獻,通常采用將計算周期乘以折減系數(shù)進行地震作用計算,周期作用折減系數(shù)對地震力計算影響較大,取值時應充分考慮填充墻的多少,影響實際自振周期的其他因數(shù),合理確定周期折減系數(shù)。 

【關鍵詞】混凝土結構;抗震設計;自振周期;折減系數(shù)  
  1 前言 
  采用結構動力學的方法計算結構周期,一般均未考慮結構填充墻的作用,未考慮填充墻對結構剛度的貢獻,同時由于在結構計算過程中,對計算模型進行了簡化,致使混凝土結構的計算周期長于實際自振周期,大量工程實測周期表明:實際建筑物自振周期短于計算周期,尤其是有實心磚填充墻的框架結構,由于實心磚填充墻的剛度大于框架柱的剛度,其影響更為顯著,實測周期約為計算周期的50%~60%;剪力墻結構中,由于磚墻數(shù)量較少,其剛度又遠小于鋼筋混凝土墻的剛度,實測周期與計算周期比較接近。 
  2 影響結構自振周期的因素 
  2.1 填充墻的剛度與分布 
  根據(jù)結構結構動力學原理 , 
  結構的自振周期主要與結構的質量與分布、結構的剛度與分布有關,填充墻的質量一般都以荷載的形式輸入,而混凝土結構設計計算中,并未計入填充墻(含裝飾材料、設備、支撐等非結構構件)的剛度,實際工程中,由于未考慮填充墻的剛度,而使計算周期比實測周期大許多,而填充墻的剛度又與填充墻的材料性能、數(shù)量、墻體完整性、與主體結構的連接情況等密切聯(lián)系。各種填充墻材料,由于其自身的剛度、延性的不同,其對結構的空間剛度貢獻亦不同,如填充墻采用接近實心粘土磚的實心砌體,其對結構空間剛度貢獻則大,若采用輕型砌體,則其對空間結構剛度的貢獻小,同時填充墻的數(shù)量多、填充墻單片長度長、墻體開洞小、與主體結構連接緊密,則其對結構空間的貢獻亦大,反之則小。 
  2.2 結構自身的變形以及外界干擾力的大小 
  結構構件及非結構構件在隨結構變形增加、裂縫開展的過程中,其剛度將逐漸衰減,從而使結構自振周期發(fā)生變化;另外,鋼筋混凝土結構的自振周期,在大振幅振動與微幅振動下是不同的,對同一結構來說,地震作用由小至大,其自振周期也由短變長,如北京飯店東樓橫向基本實測周期,在地震前(脈動法實測值)、海城地震時、唐山地震時分別測得其自振周期為0.90秒、0.95秒、1.40秒,而且,結構并未進入明顯的塑性變形,震后僅有填充墻輕微開裂,也就是說,結構構件進入塑性變形之前,建筑物的抗側移剛度已經明顯降低,自振周期比微幅振動時(脈動法實測值)已經增加了許多。 
  2.3 模型化誤差的影響 
  在利用計算機軟件建模進行結構計算時,通常需按一定原則將原結構進行模型簡化,而模型化的誤差必然使計算自振周期產生誤差,實際結構的質量沿豎向是連續(xù)分布的,振動質點的簡化與實際建筑存在連續(xù)介質離散化的物理意義上的模型化差異;計算模型的嵌固部位及嵌固效果與實際結構亦會有出入;為計算模型計算結果合理,將某些梁的剛度進行折減,將一些梁端“點鉸”等,都必然會使計算模型與實際模型產生數(shù)值差異。 
  3 周期折減系數(shù)對地震作用的影響 
  框架結構、框架剪力墻結構等結構設計通常未考慮非承重對結構剛度的貢獻,計算地震作用時,使地震影響系數(shù)中結構自振周期乘以周期折減系數(shù)來進行折減,從而使地震力放大,周期折減系數(shù)與填充墻的剛度呈負相關,填充墻總體的剛度越大,周期折減系數(shù)越;填充墻自身剛度越小,相對布置越少,其總體剛度也越小,周期折減系數(shù)越大;在設計中,周期折減系數(shù)取值偏大,會使結構物的地震作用偏小,設計偏于不安全;但取值偏小,會造成結構物地震作用偏大,可能造成結構物造價的上升;因此,有必要探討周期折減系數(shù)的合理取值,使結構設計安全可靠、經濟合理。如下七層框架結構算例表明,周期折減系數(shù)由0.7減小為0.6,地震力增大13.6%,位移角增大14.8%。 
  如下是二十三層剪力墻結構算例,周期折減系數(shù)由0.9減小為0.8,地震力增大3.7%,位移角增大1.6%。從以上兩算例也可看出,周期折減系數(shù)對框架結構影響尤為明顯。 
  4 目前有關周期折減系數(shù)的規(guī)定 
  4.1 《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guī)程》(JGJ3-2010)的規(guī)定 
  當非承重墻體為砌體墻時,高層建筑結構的技術自振周期折減系數(shù)可按下列規(guī)定取值:1)框架結構可取0.6~0.7;2)框架--剪力墻結構可取0.7~0.8;3)框架―核心筒結構可取0.8~0.9;4)剪力墻結構可取0.8~1.0。對于其他結構體系或采用其他非承重其墻體時,可根據(jù)工程情況確定周期折減系數(shù)。 
  4.2 《全國民用建筑工程設計技術措施-結構》的規(guī)定 
  《全國民用建筑工程設計技術措施-結構》的規(guī)定:當填充墻為磚墻時,根據(jù)填充墻的多少可按下表取值 
  4.3 建筑抗震設計手冊關于周期折減系數(shù)的取值 
  《建筑抗震設計手冊》(第二版)中有關于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抗震設計周期折減系數(shù)的取值:對未計入填充墻剛度時,對于多孔磚和小型砌塊填充墻,按表3取值,當采用輕質墻體或外墻掛板時折減系數(shù)取0.8~0.9。 
  5 結語 
  5.1 結構計算模型未考慮非結構構件的剛度,客觀上,由于非結構構件(填充墻、現(xiàn)澆板、剛性地坪等)參與構成了實際建筑結構的剛度,目前,通過經驗系數(shù)對計算周期進行折減,適當增大結構抵御地震作用的能力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拐鹪O計時,設計周期=計算周期×折減系數(shù)。 
  5.2 周期折減系數(shù)對結構的地震力影響較大,其對框架結構影響尤為明顯;周期折減系數(shù)的選取應充分考慮影響結構自振周期的各種因數(shù),根據(jù)《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guī)程》(JGJ3-2010)、《全國民用建筑工程設計技術措施-結構》等的規(guī)定合理取值,使結構地震力計算安全經濟。 
  參考文獻: 
  [1]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 50011- 2010),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10。 
  [2]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工程抗震研究所主編,建筑抗震設計手冊,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2。 
  [3]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guī)程(JGJ3 -2010),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10。 
  [4]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10- 2010),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10。 
  [5]包世華,方鄂華 高層建筑結構設計(第二版)。清華大學出版社。1989。 
  [6]全國民用建筑工程設計技術措施-結構 中國計劃出版社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