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就建筑方案設計全過程各個設計階段的設計方法作了較詳細地闡述,其目的是提醒應試者在進行建筑方案設計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要特別注重對設計問題的思考,要遵循設計程序正確展開設計工作,而不是陷入“排平面”的畫圖中。盡管考試時間短促,但應試者只要具備較扎實的設計基本功底,又能較嫻熟地運用快速設計技巧,應該說任何試題都是不在話下的。當然,設計的基本功底不能靠應試前的臨陣磨槍,突擊訓練。那確確實實要靠長期設計實踐的潛移默化、心領神會而積累起來的。而熟練掌握快速設計技巧應該說也是一位建筑師長期設計實踐所達到的設計水平。不過,對于某些應試的設計技巧指點一下,對應試者來說是會有幫助的。
那么,什么是建筑方案設計的應試技巧呢?下述四個方面提醒應試者要注意
第一節(jié)審題方法
做任何一項建筑設計之前,設計者首先要看懂設計任務書這是不言而喻的,問題是“懂”到什么程度,各應試者就大相徑庭了。有的應試者囫圇吞棗,一知半解就開始動手設計畫圖,其結果是非但欲速不達,還可能使設計方案跑題。那么怎樣看“懂”設計任務書呢?
一、通讀一遍全文并瀏覽地段條件圖
應試者接到試卷后,從項目標題開始,逐項內容一直看下來,直至試卷最后可能有的附帶說明,以便盡快對試題先獲得一個整體的概況印象。此時,你首先要在腦中建立起一個設計目標的概念:試題要我設計什么?有多大面積規(guī)模?地段條件有哪些外在因素?此時在腦中同時搜索,我經歷過這類型建筑的設計實踐沒有?或者體驗過這類型建筑的生活沒有?或者了解過這類型建筑的實例資料沒有?上述這些問題都是腦中一閃念,而不是刻意去追憶。如果是肯定的回答,你會在心態(tài)上得到放松,因為心中有底。如果是否定的回答,可能你在心理上會緊張起來,因為對試題陌生,但千萬不要慌張,穩(wěn)住心態(tài)是相當重要的。以一個平常心就權當做一次課程設計練習也不仿,因為你才開始“讀”任務書,還沒有對它進行“審題”。
二、抓住任務書的關鍵詞加深理解
任務書通篇文字不可能句句重要,應試者在通讀全文的基礎上回過頭再仔細琢磨一下任務書的關鍵詞,是使方案設計方向及其設計成果避免出現差錯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特別是對命題要充分理解其題意。例如,命題要求設計一座藏書量為80萬冊的某高校圖書館,對于這樣一個命題,什么是關鍵詞呢?顯然,抓住“高校”這個圖書館特定服務對象的限定條件,就決定了這個圖書館平面功能布局的特點就會與市級圖書館、少兒圖書館、專業(yè)圖書館等有所不同。否則,連讀者對象都搞混淆了,平面功能設計自然也會發(fā)生偏差。
又如,命題要求對某賓館為了升星級而進行公共部分的擴建設計。此命題的關鍵詞一定要抓住“擴建”二字。這就意味著你所設計的平面應是作為配角與賓館的主體和諧共生,而不是喧賓奪主另搞一套。其二,這個擴建的功能內容不是孤立自成一體,必須與賓館主體在功能上互通。那么,擴建的旅館公共部分在方案設計中,如何與旅館原有主體部分進行有機銜接就成為重要的考核點之一了。

三、在閱讀過程中建立起基地環(huán)境的空間概念

建筑方案設計是一個建筑形象創(chuàng)作的過程(盡管考試不要求設計立面、剖面,不要求畫透視圖),而建筑是處在某一特定的環(huán)境之中。因此,你所要設計的建筑是放在什么樣的空間環(huán)境中,這是需要事先心中有數的。而你將要設計的建筑平面形式在閱卷人看來就是一個形象的立體建筑,他就要評價你設計的建筑與給定的環(huán)境條件是不是和諧。因此,在閱讀任務書的過程中應很快建立起地段條件圖的空間概念。它將決定總平面圖設計是否合理。一旦你對基地環(huán)境的空間概念不清,就會導致總平面設計出現錯誤,而總平面設計前提錯了,建筑設計步步就會跟著錯下去。

另一個需要建立空間概念的內容是,任務書可能提供一個該類型建筑的平面功能分析圖。這僅僅是若干房間功能相互關系的圖示,還算不上是功能布局圖,因為它們不會在一個層面上,必定要轉換成在空間上的功能關系圖示。當然這項工作暫不需要用圖畫出來,而是要在應試者腦中建立起這些房間在空間上的功能關系。這有助于當設計工作進展到功能分析階段時應試者能很快把所有房間在豎向上進行合理分區(qū)。

四、明確設計要求“設計要求”是任務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地段環(huán)境要求;面積控制要求;房間組成要求;各房間特殊功能的要求;答卷最后成果要求,甚至告訴應試者上述各項目中未包含而又特別重要的要求。如:是否允許加注文字說明,建筑面積可否按軸線計算,圖紙和文字表達的工具與材料等等。作為應試者對上述這些設計要求都要仔細閱讀,不可遺漏,否則,在不明設計要求的情況下怎么能做好一個設計呢?

五、在審題過程中,加強思考建筑設計分為若干階段,每個設計階段針對不同的設計問題展開有目的的設計活動,但是,這幾個設計階段又不是完全割裂開來的,它們互有滲透、互動推進設計進程。審題作為建筑設計的第一階段當然是以理解任務要求為主,但要想提高設計效率,就必須使設計階段互有交叉,就得一邊閱讀任務書(特別是第二遍閱讀時),一邊在腦中閃現一些設計想法。盡管這些設計想法很模糊,但從這些邊閱讀邊閃現的創(chuàng)作思維靈感的火花中會有一種潛意識的設計想法呈現。例如,閱讀了任務書關于功能內容以及各種制約條件的條文,可能對建筑布局的形式已經初步產生了口字形平面的想法。也許你曾做過類似的平面模式,因為它有很多優(yōu)點。諸如能保證主要房間南北向,中間庭院可保證多數房間通風采光好,輔助房間、樓梯都可布置在東、西兩端,如果東西面II缶街也會有一個較寬的完整立面等等。結合過去的設計經驗,你若能在閱讀任務書過程中,主動進行同步思考,這樣就會使設計方案很快上路。特別是當你在讀地段條件圖時,一方面眼睛看著地段條件圖,另一方面配合視覺傳遞的信息,腦子就在思考總圖的設計問題,這就大大提高了設計效率。

第二節(jié)解題方法

怎樣展開設計?怎樣又快又好地進行設計?這是應試者共同關心的問題。在現實中,不同的應試者面對同樣的試卷,為什么有人方案很快上路,設計效率高,設計質量好;而有些人方案搖擺不定,設計質量粗糙?這有各方面的原因,但其中之一就是各人的解題方法不同,導致了設計過程和設計結果大相徑庭。那么怎樣運用正確的解題方法呢?

一、按正常的設計程序解題

從設計進程的規(guī)律來看,設計過程要經歷環(huán)境設計——群體設計——單體設計——細部設計的遞進發(fā)展。前一環(huán)節(jié)往往是后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依據和基礎,而后一環(huán)節(jié)常常又反作用于前一環(huán)節(jié)。因此,設計一開始一方面不應馬上就陷入對單體建筑設計細節(jié)的考慮,而應從環(huán)境設計人手,妥善、周全地做好總平面規(guī)劃,在此基礎上所確定的圖底關系才能成為單體建筑設計的依據。另一方面在進行總平面規(guī)劃考慮時,也不能只考慮外部條件因素,還要看建筑內部條件對總平面規(guī)劃的制約。正如下棋一樣,不能只顧眼前這一著棋,而應看到下幾步棋,才能在棋盤上掌握主動。建筑方案設計也一樣,要從全局著手,綜合考慮各種設計因素。在每一個設計階段抓住各自主要設計矛盾進行有目標的解題。當然,這種建筑方案設計的解題不同于數學解題,后者有標準答案,而前者沒有惟一答案。況且解決建筑方案設計的問題,其過程是動態(tài)的,前一設計階段所獲得的階段性成果還要受后續(xù)過程的檢驗或修正。建筑方案設計正是在不斷解決設計矛盾的發(fā)展中,逐漸使設計問題明朗化,使設計矛盾逐個得到解決,直至使建筑設計方案達到最終目標。

二、同步進行思維建筑設計實質上是一個不斷解決設計矛盾的過程,矛盾的自身發(fā)展規(guī)律決定了建筑設計過程所面臨的諸多設計問題總是相互交織在一起。它們互為依存、互相轉化,前一階段的設計矛盾解決了,后一階段的設計問題又上升為主要矛盾。因此,建筑方案設計對問題的考慮就不能孤立地看待問題,應避免形而上學的一點論。正確的解題思維應是用聯系起來的觀點處理設計過程所面臨的所有問題,也即應采取辯證法的兩點論。

從建筑設計過程的實際操作中也可以看出,建筑設計的各個階段所面臨的設計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都有所不同。但是,不同階段設計矛盾的相互滲透、相互影響,決定了設計階段又是模糊的。正因為如此,思考前一階段的設計問題必定要涉及到后一階段設計工作的若干內容。而前一階段設計成果也只有在后一階段的研究過程中加以驗證和完善。因此,設計階段的模糊性就決定了思維方式的同步特征。

那么,在設計進程中如何進行同步思維呢?同步思維體現在三大環(huán)節(jié)上。

1.環(huán)境設計與單體設計同步思維

任何一個建筑設計都是從環(huán)境設計人手的,但是環(huán)境設計與單體設計又是互為因果、緊密關聯的。這就是說,當我們進行環(huán)境設計的思考時,既要注意到外部若干現狀條件對環(huán)境設計的限定,又要預想到單體建筑若干要求對環(huán)境條件的規(guī)定。從設計操作現象看,我們是在研究環(huán)境設計中的問題,但頭腦里也在不停地思考單體建筑的要求。只有在這種同步思維中互相及時調整關系,才能使環(huán)境設計成為有目標的設計,使單體設計成為有限定條件的設計。

當設計進程一旦進入單體建筑設計階段,我們又不能忘記在環(huán)境設計中所取得的設計成果。因為,這些成果一方面是作為單體建筑設計的外部條件而起限定作用,忽視了它就會使單體建筑設計成為沒有約束的設計;另一方面,又是形成單體建筑設計具有特色和個性靈感的源泉之一。因此,同步思維的方法從設計一開始就應成為指導正確設計的方法。

2.各層平面設計同步思維

根據該科目考試只畫平面圖的要求,我們只需對建筑平面設計進行重點考慮。但這種考慮應是對各層平面同步進行思考的過程。因為有些設計因素必須幾層同時進行考慮,諸如垂直交通體系的定位,衛(wèi)生間系統(tǒng)的配置等,上、下層必須同步進行設計。

其次,從室內空間效果考慮,公共空間例如大廳、大堂若要上下空間流通,那么在設計一層平面時,就必須同時考慮其上的二層平面形式、面積大小等設計問題。兩者只有同步進行設計,互相調整才能達到設計目標。

在考慮上下層各用房面積配置時,盡管在設計前期的豎向功能分析中已大體確定了方案,但涉及到具體設計操作時,還是需要上下層同時進行房間配置的設計調整,兩層平面只有在不斷地磨合過程中,才能逐漸完善、對應起來。

3.建筑設計與結構選型同步思維

一些人在做建筑方案設計時,往往習慣根據各房間的面積大小進行平面的組合設計,其結果造成該建筑房間的開間大小不一,致使結構系統(tǒng)毫無規(guī)律,外窗十分零亂(盡管不畫立面圖,但閱卷人從平面形式一眼就看出該應試者設計邏輯紊亂,進而推測其設計素質與能力自然不敢恭維)。因此,應試者的結構概念在建筑設計過程中一定要很強。這就是說,當你的平面設計大體功能布局已確認后,應立即著手為這個平面框架建立一個合理的結構格網體系。我們之所以強調結構選型要適時介入建筑設計以達到同步思維的目的,是因為它可以為方案建立一個合理的結構支撐體系,并通過結構的邏輯性整理平面的關系,調整房間的面積,使建筑平面與結構系統(tǒng)和諧統(tǒng)一起來。這里的結構整理是指不因對結構選型的思考而打亂已建立起來的平面布局,而是把各房間的平面形態(tài)納入合理的結構系統(tǒng)之中,整理得更合乎邏輯性,使大大小小的房間可以有秩序地排列起來。這就是為什么要求結構思維一開始就介入建筑設計思維所應達到的目標。一定要防止滯后思考結構問題而給建筑設計帶來的被動局面。

有些建筑類型的方案設計如圖書館建筑、博覽類建筑、旅館建筑等,要求應試者對結構形式的思考要及早介入,即在建筑功能布局大體確定后,就要及早選擇框架結構的柱網尺寸。甚至有些建筑如體育館建筑設計,一開始可能就要先確定結構方案,獨立先行思考,以其結構構思控制建筑設計的展開。

當然,對建筑設計與對結構選型的思維哪個在先,哪個在后要視具體情況而定。但這并不重要,問題的關鍵在于兩者始終要結合起來同步進行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