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吊掛、懸索
 自然界中懸掛結構并不多,攀藤植物的長藤是原始的索,人類會編繩后,吊于河谷兩岸的大樹上,成了空中的“飛梁”。懸掛結構用于建筑,始于19世紀中葉,但發(fā)展遲緩。
 20世紀中葉,出現了高強鋼材,促進了懸索結構的大發(fā)展。懸索結構用于中、大跨結構,優(yōu)于其他結構形式,采用拉力柔索,與傳統(tǒng)外形迥異,造形新穎,形式多樣,創(chuàng)造出各種建筑類型。懸掛結構的分類至今尚無定論,按其形成方式不同,暫分成兩大類:
 (1)吊掛結構;
 (2)懸索結構。
 兩者之間的區(qū)別在于被懸掛起來的結構不同,前者是用索結構外的其他結構吊掛起來,后者是吊掛索的本身就是屋蓋索結構。
 (一)吊掛結構
 吊掛結構又稱懸吊結構。在吊掛結構中,鋼索僅作為吊掛其他結構構件用的支承拉索,然后把拉力傳給墩力、塔架、桿柱的芯筒上,故實為支承懸索與其他結構組合形成的 混合結構。其傳力方式僅有兩種:—種是與懸索吊橋一樣的懸吊式;另一種是與斜拉橋— 樣的斜拉式。
 1.懸吊式
 在條形高層建筑的兩端設置剛勁的豎向芯筒,多根主鋼索拉設于兩芯筒端部之間,呈懸鏈狀,在主鋼索以下懸吊各層樓蓋,均向上吊掛在鋼索上,即由鋼索兜著。兩芯筒頂端 之間乃剛勁結構,作為平衡主鋼索拉力的壓桿,詳見圖10—75。
 2.斜拉式
斜拉式:在建筑需要懸掛很大跨度,采用懸壁板、梁、桁架或殼都不經濟時,可采用斜拉索以減小構件的跨度,達到減小截面、用料經濟、屋蓋輕盈的目的。在塔形高層建筑中也出現了懸吊屋蓋與樓蓋。從一個或多個剛勁芯筒頂部,向四周伸出斜拉鋼索,吊掛住從芯核上部向四周懸挑的梁或桁架的外端,形成—個懸吊整個建筑物的主要承重結構。在斜拉索的下端,即懸挑梁或桁架的外端,沿房屋四周向下懸掛豎向鋼索,各層樓蓋梁的內端支于芯筒上,其外端支于豎向鋼索上,詳見圖10-76。

 (二)懸索結構
吊掛結構中鋼索并非屋蓋的承重構件,而是吊掛屋蓋承重構件的支承拉桿;鋼索真正成為屋蓋的主要承重結構的乃是懸索結構。應有—個基本概念:前者的屋蓋是板、梁、 桁、架、拱、殼、網殼、網架等結構,根本沒有鋼索;而后者的屋蓋主要承重結構是鋼索,并且用它來懸吊整個屋蓋而無需其他吊索或斜拉索,套用懸索吊橋的原理,將屋蓋直接做在懸索上,而取消豎向吊索。
懸索結構的優(yōu)越性和關鍵問題:
近年來國內外普遍采用的鋼索是鋼絞線,因鋼索柔軟,故不能抗壓、彎、剪,只能抗拉,鋼索作為受拉桿件,能充分發(fā)揮其高強性能,既無壓曲失穩(wěn);又能合理用材,是最經濟的結構形式。古時懸索橋的老問題是索蕩橋晃得相當劇烈,懸索結構屋蓋也面臨著同樣 的問題。一方面柔索抗拉既安全又經濟;另一方面對懸索的柔軟特性,要處理好下列關鍵 性的課題。
1.屋面剛度
剛柔是完全相對的,必須做到柔而屋蓋剛。單根柔索在曲線均布荷載作用下為懸鏈線,當垂度f=1/4l時,近似為拋物線,見圖10-77,但其外形會隨活載如不對稱風、雪荷載的大小與位置而變化,且幅度很大,振蕩過于頻繁,對保持屋面形狀、保證屋面防水 非常不利,因此屋蓋必須有足夠的剛度。


 2.結構穩(wěn)定性
柔索只能單向傳力,即荷載必須與垂度f同向,若風為吸力或豎向地震力時,則立即失去穩(wěn)定,無力抵抗向上風力和豎向地震力,嚴重時甚至屋蓋被局部掀起或屋蓋被完全揭頂。
3.共振
風荷載與地震作用具有動力和隨機性,懸索像繃緊之弦,易于受到顫動,并會產生振動。一旦發(fā)生振動,屋蓋即遭破壞。1940年11月7日,美國華盛頓塔克馬海峽橋,和風持續(xù)6h,風力穩(wěn)定且低速18.8m/s,橋面產生空氣動力顫動,振幅逐漸增大,橋梁受到扭轉、彎曲,最后失穩(wěn),終于斷折破壞。
4.支座拉力
懸索支座拉力的處理與拱腳推力的性質同等重要。若懸索支座拉力無可靠著落點,則懸索結構房屋將全部報廢。
(1)懸索的結構體系有:
1)單層并列索系(單層平行索系);
2)單層輻射索系(單層蝶形索系);
3)雙層并列索系(雙層平行索系);
4)雙層輻射索系(雙層輪形索系)。
(2)懸索結構類型雖多、式樣各異,但其原理與特性卻基本相同,具有下列共同優(yōu)點:
受力性能優(yōu)良;
2)非常經濟;
3)施工簡便;
4)平面適應性強,造型新穎、多樣、優(yōu)美,幾乎任意形狀的建筑平面與建筑體型,都可適用懸索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