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名剎——開封大相國寺,座落于“七朝古都”開封市市中心。開封是“都麗甲全國”、“自古帝王都”的歷史文化古城,平易近間向有“一蘇二杭三汴州”之說。而“大相國寺全國雄,天梯縹緲凌虛空”,其氣宇不凡的大相國寺,更是一座在中國釋教史上有著卓越地位和普遍影響的聞名寺院。

1.jpg

2.jpg

  據(jù)僧眾介紹,大相國寺始建于北齊天保六年,原名開國寺。傳說中,原為戰(zhàn)國魏令郎無忌——信陵君的宅院。后寺院毀于戰(zhàn)火,唐景云二年重建。延和元年,唐睿宗詔改寺名為大相國寺,御書“大相國寺”寺名,以紀念自己從相王當上皇帝。到了宋朝,大相國寺作為京都最年夜的梵剎,因受皇帝崇奉,地位日益隆高,成為名動全國的皇家寺院,鼎盛時代轄64禪院、占地540畝。宋太宗、真宗均出資對大相國寺進行年夜修,寺內(nèi)更是名僧輩出。

  唐宋兩代是大相國寺的鼎盛時代。尤其是北宋時代,相國寺屢有增修,成為全國最大的釋教寺院,全寺占地500余畝,轄64個禪院、律院,養(yǎng)僧1000余人,其建筑之輝煌瑰麗,有“金碧輝映,云霞失蹤容”之稱。同時,大相國寺的主持由皇帝賜封。皇帝常日巡幸、祈禱、恭謝以至進士落款也多在此進行。所以相國寺又稱“皇家寺”。北宋衰亡后,相國寺遭到了嚴重破損,往后各代屢加重建,時盛時衰。此刻相國寺的首要建筑都是清代遺物,結(jié)構(gòu)嚴謹,殿宇崇麗,高峻寬敞,巍峨壯不美觀,確不愧為久負盛名的古寺寶剎。

  卷煙繚繞,彩幡飄舞,梵鐘之音,遠播千里。大相國寺成了中外釋教交流的主要場所。唐代,日本高僧空海赴長安進修佛法,曾借居年夜相國寺;厝蘸,他在弘揚佛法的同時,締造了日本文字“片假名”。宋代,每逢海外僧侶來華,皇帝多詔令年夜相國寺接待;四方使節(jié)抵汴,必定入寺巡禮不雅參觀。宋神宗時,日僧成尋曾率第子前來巡拜。日本釋教界出于對大相國寺的欽慕,在京都也設立了相國寺,并承中土釋教之風,將禪寺中高檔級者列為“五山十剎”。

  明崇禎十五年,大相國寺在一次酬報的黃河決口中被洪流覆沒。清順治十八年和乾隆三十一年皇帝下詔兩次重建,弘歷皇帝親題“敕建相國寺”匾額。道光二十一年黃河決口,大相國寺再遭厄運,損毀嚴重。新中國成立后,依循古制,幾度維修,寶剎重光,再現(xiàn)輝煌。大相國寺自1992年起恢復佛事勾當,并復建了建鐘鼓樓、放生池、山門殿、牌樓等建筑。

  千年古寺,再現(xiàn)舊貌;名城名剎,清噴香遠播。1992年11月6日,國內(nèi)外4000余位高僧大德加入大相國寺進行的“佛像開光、迎奉藏經(jīng)和住持升座”等慶典勾當,原中國釋教協(xié)會會長趙樸初出席,并贈予年夜相國寺《乾隆版年夜藏經(jīng)》一部、共7000余冊。日秘聞國寺尾谷宗忍長老一行19人,也加入此次慶典,并與大相國寺簽定了締結(jié)友好寺院的和談書。

  此刻的大相國寺,占地30畝,保留有天王殿、大雄寶殿、八角琉璃殿、藏經(jīng)樓等殿宇事業(yè)。由新加坡靈山寺贈予的釋迦牟尼真身舍利,于1993年安奉于寺內(nèi)。各殿安奉的佛像金碧輝煌、建造精巧,均為釋教雕塑藝術(shù)的珍品。八角琉璃殿中心亭的一尊銀杏木雕千手千眼不美觀音像,更是蜚聲國內(nèi)外。這尊雕像高達7米,像分四面,每面分四層,各雕手臂千只,出色之極,雕造于乾隆年間,歷時50多年,工藝之精,造型之美,舉世無雙,極為珍貴。

  八角琉璃殿,又稱羅漢殿,為清代乾隆三十一年重建,建筑奇巧,出色無比,極具特色,為漢地梵剎中罕有的古建筑。歷史上該殿曾遭水災陷于泥沙。1980年6月至1981年5月,當?shù)夭捎们松炙,成功地將此殿整體晉升7米,在古建筑繕治手藝中取得重年夜打破,這項功效榮獲國家和河南省科技前進獎。

  更始開放以來,政通人和,再現(xiàn)承平盛世。每逢新年伊始,瑞氣旋升,大相國寺都要進行元宵燈會。鼓響燈熾,火樹銀花,古老的寺院在輝煌的燈火輝映下,充盈著國泰平易近安的祥和之光。文娛勾當,異彩紛呈;人流涌動,摩踵接肩;紅男綠女,扶老攜少,或賞識巧奪天工的燈飾,或加入豐碩多采的游藝勾當,盡情享受著節(jié)日的歡欣。每逢金秋十月,寺滿黃花,城滿芬芳,跟著開封市菊花花會的揭幕,一年一度的水陸法會,又在對世界和平、人平易近安泰的真誠的祈禱聲中拉開序幕。梵音雄渾,祈祝五谷豐登、百業(yè)暢旺、國家強大、萬世承平;霜鐘扣擊,聲震八方,法輪常轉(zhuǎn),佛日增輝,千年寺院,再獲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