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月31日和8月1日兩天里,遼寧全省自西向東迎來一場中到大雨,局部地區(qū)暴雨和大暴雨,為此,氣象部門發(fā)出了15次暴雨預警。雨情、水情、汛情引起各方的關注。

在全國范圍內,本來多雨的夏季里則呈現出一邊干旱一邊水澇的景象。“今年7月份,我國很多地區(qū)都發(fā)生了極端的天氣氣候事件,很多氣象要素記錄都被打破了。”8月1日下午,中國氣象局新聞發(fā)言人、預測減災司司長宋連春表示,這樣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的發(fā)生,會越來越頻繁,會越來越明顯。我國是嚴重干旱缺水的國家,也是洪澇災害頻發(fā)的國家。現在公眾既關注缺水也關注洪水,防汛抗旱的關系漸成表里。開發(fā)利用洪水資源,減害增利,以更好地促進人與自然和諧,成為各方關注的熱門話題。

重新審視:“入海為安”的利弊之辨

“洪水資源化現在是一個比較受關注的話題。”遼寧省供水局副局長、高級工程師鄧程林在辦公室里,背對電腦,面朝成垛的工作資料接受了記者的采訪。

鄧程林說,洪水資源化的提出意在把生活與防洪減災、除害與興利有效地結合起來,實現“給洪水出路,讓洪水為我所用”的治水戰(zhàn)略,進一步促進人水和諧發(fā)展。正像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辦公室課題調研組在洪水資源化調研報告中所指出的那樣:洪水資源化就是從我國實際情況出發(fā),按照新時期治水思路和理念,全過程、全方位、多角度地轉變“入海為安”的思想,統(tǒng)籌防洪減災和興利,綜合運用系統(tǒng)論、風險管理、信息技術等現代理論、管理方法、科技手段和利用工程措施,實施洪水有效管理,對洪水資源進行合理配置,在保障防洪安全的同時,努力增加水資源的有效供給,維系良好生態(tài),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有力的防洪抗旱支撐。

有關專家認為,洪水資源化的重點應在北方地區(qū),尤其是水資源緊缺、開發(fā)利用程度高的流域,在流域內應重點考慮上中下游洪水資源的合理配置,在流域間考慮洪水資源的調配。我國北方大部分河流的汛期為2個月,汛期來水占全年60%以上。受制于目前的一些防洪要求與規(guī)則,汛期大部分水量往往被溢棄,而汛末又無水可蓄,造成人與洪澇、干旱災害的不和諧。通過洪水資源化調度,不僅強調防洪風險,也著重于防范干旱風險,尤其對于北方水庫,在一定的可接受風險水平內能提高水庫汛末蓄滿率,可有效地緩解北方城市嚴重缺水的狀況,具有重大的實際意義與經濟價值。鄧程林特別強調洪水作為水資源的特殊性,“洪水作為水源不具有長期利用的特性,供水保證率低,具有水害、興利的雙重屬性,而且開發(fā)利用洪水資源的難度、風險比常規(guī)水資源要大,甚至會造成災害,具有超越一般意義水資源的特殊性。開展水庫洪水資源化調度,要利用水文、氣象預報信息,因而增加了更多的不確定性。水庫防洪一旦失事,后果將不堪設想。因此,在水庫洪水資源化調度中,一定要開展風險分析,研究防洪風險率的變化情況”。

避免誤區(qū):不單是攔蓄更多的水

本世紀初以來,對洪水資源化的理論研討和實踐探索漸趨活躍。面對這種形勢,水利專家程曉陶指出,要避免洪水資源化走入誤區(qū),洪水資源化不單是攔蓄更多的水。

水庫攔洪雖然是實現洪水資源化的重要手段,但是,洪水資源化不能簡單理解為讓水庫攔蓄更多的水,因為這樣的思路仍然僅以滿足部分人的需求為導向,有可能繼續(xù)加劇區(qū)域間的矛盾與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危機。

從追求人與自然和諧的目標出發(fā),洪水資源化的另一有效途徑是做好灘區(qū)、行蓄洪區(qū)以及農田的文章。

在以往多年的記憶中,農田被淹是洪水危害人類的典型災情之一。在新的觀念下,需要對此作具體分析。海河流域在1996年8月遭遇洪水過程中,部分蓄滯洪區(qū)與農田受淹后地下水得到明顯回補,農業(yè)反而豐收的事實,證明關鍵不在于如何確保不淹,而在于如何有效控制受淹的范圍、水深與淹沒歷時,減少淹沒損失與不利的影響,同時促使地下水得到較多的回補,產生滯水、沖淤、沖污、洗堿、淋鹽和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綜合效益。

在世界范圍內,隨著人們對洪水及其環(huán)境及生態(tài)作用認識的不斷加深,各國根據本國的具體情況作出了各具特色的探索。日本自上世紀60年代起,力圖實現“安全確保”的防洪方略,經過30多年的經營,建立起了較高標準的防洪工程體系,近來也認識到通過防洪工程確保安全既不可能也不經濟,防洪觀念轉變?yōu)橐欢ǚ篮闃藴氏碌?“風險選擇”策略。在利用洪水方面采取了雨洪(降水形成的洪水)就地消化,洪水資源化利用,在原渠道化的河道上人為造灘、營造濕地、培育水生物種以求形成類似于自然狀態(tài)的“多自然河川”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