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土保持是一項綜合性的系統(tǒng)工程,必須走多種措施相結合之路。這里的多種措施就是指生物措施、工程措施與農業(yè)耕作措施。林業(yè)措施是生物措施中最經濟、最有效的長遠措施,主要是采取造林和封山育林等方法,增加坡地上的植物覆蓋, 保護土壤免受雨水的沖刷,減少地表徑流,從而防止土壤侵蝕。本文從林業(yè)技術的角度探討了防治水土流失的措施,以供參考。

  關鍵詞:林業(yè)技術 水土保持 治理措施 應用

  1、 林業(yè)造林技術概述

  整理造林地,可有效改善造林的立地條件,清除雜草、灌木和采伐剩余物,是造林前改善環(huán)境條件的主要工序。在造林前后的一段時間里,整地清除地表植被后,透光度明顯增加,土壤物理性狀得到改善,土壤溫度狀況發(fā)生變化。因此,整地能顯著改善造林成活率及幼林的生長情況,還能保持水土、減免土壤侵蝕,有利于造林施工,提高造林質量。

  1.1造林地的清理工作

  造林前清理林地是造林整地翻墾土壤前的一道工序。其中整地方式分為2類:一是全面整地,翻墾造林地全部土壤,主要用于平坦地區(qū)。二是局部整地,分為塊狀整地、帶狀整地,山地應用的塊狀整地方法有穴狀、塊狀、高臺等;帶狀整地是呈塊狀的翻墾造林地的整地方法。

  1.2植樹造林方法

  一是播種造林法。將林木種子直接播種在造林地進行造林的方法,有縫插、條播穴播、塊狀播種等方法。二是植苗造林法。又稱栽植造林、植樹造林,即用根系統(tǒng)完整的苗木作為造林材料進行造林的方法。三是分殖造林法。即利用樹木的營養(yǎng)器官(干、枝、根等)造林材料進行造林的方法。四是分蘗造林,指直接利用分蘗苗進行造林的方法,已為許多地方種植沙棘時所采用。五是其他造林法。如插條造林法與插根造林法,二者造林技術相似,在春秋季節(jié)均可進行。

  2、林業(yè)技術措施在水土保持中的應用

  2.1營造水土保持林的優(yōu)勢

  據有關資料報道,1hm 森林可涵蓄降水約1000m ,且后期的蓄水能力受前期涵蓄水分程度的影響;其中單層稀疏人工林涵蓄能力較弱,復層緊密天然林涵蓄能力較強,中間值為100mm。同時,喬木和灌木有深長的根,相對于種類多但僅集中分布于土壤表層的草類,其在固結土壤的作用更勝一籌;另外,由于林木的蒸騰面大且作用時間長,保持林森林的地表蒸發(fā)量雖受林木遮蔽而有所降低,與無林地相比,其林地范圍內總的絕對蒸發(fā)量還是有明顯的優(yōu)勢,這也使林地及其附近地區(qū)的空氣濕度增加,可有效改善、調節(jié)周邊氣候,減少一部分蒸發(fā),從而有利于農作物的生長。

  2.2營造保持林措施在水土保持中的應用

  水土保持林營造工序應遵循“以治坡為主、溝坡兼治和先上后下、上下結合”的原則,具體應用時,應先營造水流調節(jié)林和分水嶺防風林,然后營造各種防護林,以形成侵蝕溝系林,營造過程中切忌先下后上的造林順序。

 。1)要防治水土流失, 首先是要控制地表徑流,而控制地表徑流又必須從地表徑流的起點開始,也就是要從分水嶺開始防治水土流失。另外,由于分水嶺高起突出,風大、溫度變化劇烈,而防風林可以發(fā)揮它的防護作用,削弱不良氣候的影響,改善農作物的環(huán)境條件。營造分水嶺防風林要沿分水嶺進行科學配置,如嶺脊狹小,可沿嶺脊營造防護林帶,其具體寬度要以嶺脊寬度而定。如嶺脊較寬闊平坦(這類土地現已多開墾為農田),盡管水土流失相對比較輕,但由于深受風寒、霜凍等危害的影響,不僅對農作物形成一定的危害,水土流失的潛在因素也依然存在。所以,這樣的地方應以營造農田防護林為主,主要是營造稀疏而透風結構的林帶。

 。2)水流調節(jié)林。應在坡耕地的斜坡中部營造水流調節(jié)林。其主要目的是減緩地表徑流速度, 分散地表徑流, 阻截來自坡地上的明水和暴雨徑流, 并保證土壤能夠充分吸收雨水,變地表徑流為地下水; 因為這種林帶的主要功能是吸水。因此,必須具有一定的寬度和結構。根據多年的科學試驗數據顯示, 水流調節(jié)林吸水和分散地表徑流的能力一般為林帶寬的3倍, 營造水流調節(jié)林時可參照這一數據進行科學配置。在農區(qū), 由于實施了深耕、施肥、橫坡打壟耕作和帶狀間作等農業(yè)耕作技術措施, 可以減少地表徑流約30%, 因此, 林帶的寬度只要8米左右即可,不宜過寬,避免占用更多的土地而影響農業(yè)生產的發(fā)展。為了起到更大的吸收水分和調節(jié)水分的作用,這種林帶的結構應配置有深根性樹種的喬灌木混交的復層林。

  (3)溝邊防蝕林。此類林帶適用于在侵蝕溝基本固定狀態(tài)或發(fā)展較弱的情況下,其主要作用阻截在水流調節(jié)林帶下部產生的地表徑流,過濾淤泥,防止溝壑繼續(xù)發(fā)展和堆塌。營造技術控制要點:該類林帶結構應為緊密結構,宜離溝岸約1.5 m處營造,其寬度計算方法與水流調節(jié)林帶相同。具體措施:

 、僮o堤護岸林。即在江河兩岸和堤壩兩側應營造護堤護岸林,以達到減緩地表徑流流速及防止地表徑流對河岸堤壩的沖刷的目的,其寬度一般為10m左右。營造此類林帶,為防堤壩風蝕,應在堤壩的在背水面距堤腳5m處的地方和迎水面距堤腳2m以外的地方進行;

 、谠跍项^造林時,為了防止侵蝕溝的發(fā)展,在侵蝕溝頭上方的進水路上選用耐濕性樹種組成的喬灌混交林或營造灌木林;同時為了以便過濾流過的徑流和減緩流速,應橫對水流方向;

 、墼跍掀略炝謺r,為防止侵蝕溝的繼續(xù)發(fā)展,在有一定雜草覆被的土質溝坡上或坡度較緩并已停止堆塌區(qū)域,不宜直播造林,最好是埋干、插條或栽植大苗;

  ④溝底造林,則必須在流量少的地方進行,其目的是攔阻流水攜帶的泥沙流入河內淤塞河道。此類林帶最適宜種植柳樹樹種,具體可通過每隔30m橫截溝底,每柵7行,株行距2~3m等距離規(guī)劃進行。

  3、水土保持林的作用

  防治水土流失,首先要有效地控制地表徑流。而林業(yè)措施中的營造水土保持林就是減少或減緩地表徑流的重要措施。水土保持林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調節(jié)地表徑流涵養(yǎng)水源

  在植被較好的草原或有植被的農田區(qū)水土流失現象較輕微,有林地帶水土流失量更少。因為森林的下層積聚著大量的活的或死的地被物,其吸收的水分比一般的草地和農田都多。據有關資料顯示,4個氣候帶54種森林的綜合涵蓄降水能力值在40.93毫米~165.84毫米區(qū)間,復層緊密天然林涵蓄能力較強,單層稀疏人工林涵蓄能力較弱,中間值為100毫米,即1公頃森林可以涵蓄降水約1000平方米,且前期涵蓄水分的多少會影響到后期的蓄水能力。

  (二)固結土壤

  牧草植物的根量雖不少于樹木, 但僅集中分布于土壤的表層, 形成草根層,容易被急流沖走,而喬木和灌木有深長的根,對土壤的固結作用優(yōu)于草類。

  (三)改善周邊氣候

  森林的地表蒸發(fā)量雖受林木遮蔽而有所降低,但因林木的蒸騰面大、作用時間長,所以林地范圍內總的絕對蒸發(fā)量比無林地大,這樣就可以增加林地及其附近地區(qū)的空氣濕度,從而調節(jié)了氣候,減少了一部分蒸發(fā),有利于農作物的生長。

  4、 結論

  水土保持是一項綜合性的工程,不僅要努力采取林業(yè)措施,也應綜合使用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及農業(yè)耕作措施等,因地制宜,科學規(guī)劃,合理開發(fā),綜合治理,從而有效防治水土流失,維持生態(tài)平衡,促進社會穩(wěn)定及經濟快速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鄭曉莉,那日娜.淺議水土流失防治[J].現代農業(yè),2008

  [2]齊永峰,潘海兵.森林作業(yè)對水土流失影響的研究進展[J].森林工程,2008

  [3]朱曉巖.林業(yè)技術措施與水土流失治理[J].水利天地,2008

  [4]程德芹.林業(yè)造林技術方法綜述[J].科技致富向導,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