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位于廣西的林旺金礦是一個即將枯竭的氧化卡林型老礦山,文章所述研究是采用雙頻激電法對林旺金礦進行剖面測量,應用地球化學取樣、指標選擇、原生暈法等地球化學勘探方法對地下隱伏金礦床的延伸狀況進行勘查,結合物化探工作成果對林旺金礦床的隱伏延伸狀況進行綜合解釋,從而對林旺金礦的勘探遠景進行綜合評價。.
關鍵詞:林旺金礦;雙頻激電法;原生暈法;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學勘查;隱伏金礦
林旺金礦位于廣西樂業(yè)縣幼平鄉(xiāng),是我國西南滇黔桂"金三角"的組成部分。該礦主要礦段已基本采完,而原生礦尚未完全探明,選擇2~3條典型坡面進行物化探方法技術有效性試驗,用于本礦攻深找盲定位預測和擴大找礦遠景,并對同類金礦具有技術推廣價值。
1 地球物理勘查--雙頻激電法
1.1 基本原理
雙頻激電法是通過發(fā)送兩種不同頻率的電流激勵大地,通過接收測量兩種不同頻率的電位差,可以獲得觀測參數(shù)為高頻電位差GDU、低頻電位差ΔUD、供電電流ABI 和視幅頻率sF .其中sF 的計算公式為:
。ǎ100%s D G GF = DU -DU DU ?
高頻視電阻率:sG G ABr = K ×DU I,低頻視電阻率:sD D ABr = K ×DU I.
1.2 實物工作量
本區(qū)電法勘探布置了3條測線,即L9、L9、L29以及標本性質測量:(1)中間梯度裝置:完成測量線2條,分別是L9線(有效測量點32個)和L19線(有效測量點20個)。標本測試:礦體樣品14個,圍巖樣品8個;(2)對稱四級測深裝置:完成測點3個,分別是L19線的40號點、50號點和60號點。
2 地球化學勘查--原生暈法
2.1 基本原理
正如礦石中礦物的共生組合一樣,在不同類型的熱液礦床原生暈中,也有不同的指示元素組合。這種組合特征決定于成礦成暈的地質、地球化學條件。前緣暈是礦液在離開主要沉積成礦地點后,殘余礦液繼續(xù)沿通道前進時形成的異常,一般規(guī)模大、延伸遠,以活動性大的元素組合為特征。后緣暈是礦液在尚未達到沉積成礦地點之前,在通道及其附近形成的異常,一般規(guī)模較小,以活動性小的元素組合為特征。
2.2 采樣方法和工作量
(1)鉆孔樣品都是采組合樣。即在取樣規(guī)定長度范圍內(nèi)(2m或5m)每m取5個碎塊組成;(2)在取鉆孔巖心或地表探槽和坑道壁采樣時,注意采集受擠壓破碎的樣品和礦化的巖石樣品。共計取樣397件(另取副樣417件),每取20個樣品加采一個重復樣。
3 勘查結果與解釋評價
3.1 地球物理勘探--電剖面法
3.1.1 L19線雙頻激電法中間梯度裝置測量結果與分析。采用中間梯度裝置,供電電極距為AB=400m,測量電極距MN=40m,點距為5m(見圖1)。
根據(jù)圖1分析:(1)視幅頻率異常比較清晰,具有一定寬度,異常峰值出現(xiàn)在70m處,在異常峰值右側變化較陡,左側變化較緩,推斷異常向峰值左側傾斜,且延伸較深;(2)視電阻率沒有明顯異常,由于測區(qū)內(nèi)地形起伏很大,不能用視電阻率法劃分巖性。
3.1.2 L9線40號、50號和60號對稱四極測深測量結果與分析。從圖2可以看出:在50號點上視幅頻率異常明顯且幅值相對較大(1%以上),60號點視幅頻率值較。ň∮1%),40號點視幅頻率值變化較大。綜合分析,50號點的異常具有一定厚度(約40m左右),向40號點傾斜,并呈現(xiàn)尖滅。
3.1.3 典型標本電性測量結果與分析。通過對圍巖和礦體的標本測試分析,圍巖的幅頻率范圍在0.3~1.0之間,礦體的幅頻率在1.3~2.2之間,屬低極化礦體,符合卡林型金礦特征,驗證了以上探測結果。
3.2 地球化學勘查結果分析與解釋評價
3.2.1 聚類分析。
3.2.2 相關性分析。
由族群分析結果可知與成礦元素相關系數(shù)最大的是Hg和As,它們是指示成礦元素的探途元素。本區(qū)Au礦床前緣礦物Sb、Au、Hg、Bi、As,它們的濃度異常分布與深部礦床直接相關。Zn、Mo、Cu是尾部,它們的異常分布與金礦床的遠景呈負相關。
3.2.3 分帶序列結果。(1)根據(jù)L19ZK6的軸向分帶序列結果,第一層為Sb、Au、Hg、Bi、As,包含了所有金礦的前緣元素,因該礦為層控卡林型金礦,特征是Au隨前緣礦物積聚在上部;(2)第二層為Pb、Ni、Co、W、Ag,根據(jù)相關系數(shù),此五種元素與Au相關性很小,此外它們都是偏基性礦物,在深部積聚,與Au不共生;(3)第三層為Zn、Mo、Cu,它們?yōu)榛缘V物,是典型的尾部礦物;(4)基于以上分析可知,該剖面深部有含金礦的遠景,可進一步進行勘探開采。
3.2.4 L19線各元素地球化學異常與地下地質對比分析。(1)As、Hg元素的地球化學異常分布特征:異常左高右低,最高異常出現(xiàn)在ZK6鉆井上方。整個異常形態(tài)與地質狀況基本一致,但是異常的范圍比地表礦區(qū)分布小,說明地下礦區(qū)向下延伸逐漸殲滅,顯示成礦元素的良好的遠景存在;(2)Sb、Bi的地球化學異常特征基本相似,異常集中在ZK6的上方,幅度較小。左側基本在背景以下,異常水平比Hg、As低,說明元素的遷移性小于探途元素。Cu元素為成礦尾部元素,局部高異常分布在ZK6上方,顯示本礦區(qū)左側成礦遠景比右側大。
4 結語
(1)在該礦區(qū)采用雙頻激電法進行工作,幅頻率參數(shù)可以取得較好的勘探效果,電阻率參數(shù)受地形影響較大,只有進行地形改正后,才能對其勘探效果進行評述;(2)與其他礦體不同,本區(qū)礦體與圍巖的幅頻率參數(shù)的數(shù)值均相對較小,因此其差異也較小,這對解釋工作帶來很大困難,在資料的解釋中需謹慎;(3)元素異常與地形剖面吻合,且剖面西側比東側成礦遠景好,表明物化探方法在該礦區(qū)進行擴大金礦遠景是有效的,深部具有隱伏金礦的遠景,可進一步進行勘探開采;(4)用于該礦的物化探方法可用于本區(qū)其他礦床和國內(nèi)同類礦床勘探遠景的預測。
參考文獻:
[1] 于又華。金礦地質勘探發(fā)展現(xiàn)狀[J].黃金地質,1996,2(4)。
[2] 朱桂田,劉東升。中國金銀礦產(chǎn)資源現(xiàn)狀、成礦環(huán)境及開發(fā)前景[J].中國有色金屬,1997,11(6)。
[3] 張賽珍,王慶乙,羅延鐘。中國電法勘探發(fā)展概況[J].地球物理學報,1994,27(增1)。
[4] 何繼善。雙頻激電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 阮天健,朱光有。地球化學找礦[M].北京:地質出版社,1985.
[6] 謝學錦,邵躍,王學求。走向21世紀--礦產(chǎn)勘查地球化學[M].北京:地質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