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園林造園特點(diǎn)--日本

日本古典園林的變遷

公元15世紀(jì),園林處于初級階段,主要以獵苑等形式出現(xiàn)。

公元6世紀(jì),佛教傳入日本。因此,在公元612年,百濟(jì)國人在日本皇宮南庭建須彌山和吳橋,從而出現(xiàn)了象征佛教宇宙觀的庭園。

公元79世紀(jì),中日交往頻繁,日本大量吸收了唐代文化,包括造假山技術(shù),造園熱衷于“唐風(fēng)意匠”。同時(shí)也吸收了中國的“一池三山”的神仙思想。

11世紀(jì),凈土宗傳入日本,寺廟中多建造象征佛國極樂凈土的庭園,疏池,建中島,種蓮花。當(dāng)時(shí)平泉的毛越寺等都是典型的凈土樂園。

13世紀(jì)以后,禪宗思想的傳入及北宋繪畫的影響,出現(xiàn)了反映禪宗境界的“枯山水”園林(所謂的“枯山水”是以耙出水紋的白砂象征溪流和海洋,布置石組象征山岳、澗壑、落瀑以及海中的島嶼,配以自然式造型的樹木和苔蘚,縮山河海洋于很小的庭園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