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參考文獻在正文中的引用標注有“順序編碼制”和“著者-出版制”兩種,下面我們作些介紹。
(1)順序編碼制:此方法按參考文獻在正文引用時出現(xiàn)的先后順序用阿拉伯數(shù)字編排,并標注在正文中的右上角,用六角括號括起來。若在同一處引用多個文獻時,可把順序號都列在六角括號內(nèi),其間用逗號隔開。在文后著錄所引用的參考文獻時,無論中文文獻還是英文文獻都按它們在正文中引用出現(xiàn)的先后次序排列。如:
1 BinghamJ,DaviesG.Systemanalysis.3rded.London:Macmillan,1992
2 張德貞編.著編工作規(guī)范化指南.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1994
3 WuYJ.TheinformationserviceindustryinChina:presentandfuture.In:0ldenA,WiseM,eds.Informationandlibrariesinthedevelopingworld:2South-EastAsiaandChina.London:libraryAssociation,1993.P.234~239
“順序編碼制”是我國目前大部分學科的學者所采用的方法,它比較接近英國標準〔數(shù)字的〕體系(BritishStandard〔Numeric〕System。國外大部分理工科和圖書館學科都采用英國標準的文獻引用體系。
(2)著者—出版年制:此引用方式在正文引用文獻時標明作者姓名(英文作者只標姓氏)和文獻出版的年份,并用括號括起來,如:(Robertson1992),(張德貞1994)。若在同一處引用多個文獻時,可把所引用的作者和文獻出版年份都標注在括號內(nèi),其間用分號隔開,如:(Robertson1992;張德貞1994),但也有的學者用逗號隔開,如:(Robertson1992,張德貞1994)。在文后用這種方法著錄所引用的參考文獻時,與“順序編碼制”不同的是:文獻的出版年份列在作者后面。文獻的排列不用序號,也不用按文獻在正文引用時的先后次序排;而是英文的文獻歸在一類,按作者姓名的英文字母順序排;中文的也歸為一類,按作者姓氏的拼音字母順序或按作者姓氏筆劃及部首先后為序。如果所引用的參考文獻英文的多于中文的,那么英文參考文獻排在前,中文參考文獻跟在其后;相反,如果所引用的參考文獻中文的多于英文時,則中文參考文獻排在前,英文參考文獻排在后。我們?nèi)砸?ldquo;(1)`順序編碼制'”中所例的參考文獻的著錄為例,根據(jù)“著者—出版年制”,這幾個文獻的文后著錄應為:
BinghamJ,DaviesG.(1992)Systemanalysis.3rded.London:Macmillan
張德貞編.(1994)著編工作規(guī)范化指南.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
WuYJ.(1993)TheinformationserviceindustryinChina:presentandfuture.In:0ldenA,WiseM,eds.Informationandlibrariesinthedevelopingworld;2South-EastAsiaandChina.London:LibraryAssociation,234~239
“著者—出版年制”比較接近于美國的哈佛體系(HarvardSystem),國外搞語言學和部分文科的學者多用哈佛文獻引用體系,而我國搞語言學的學者也習慣用“著者—出版年制”。
本文分析了我國在中英文參考文獻的引用著錄中普遍存在的一些問題,并以《著錄規(guī)則》作為根據(jù),對一些問題作了分析。我們認為,正確引用參考文獻是進行科學研究的一個重要方面,希望這個問題能夠引起我國學者、科技工作者、圖書信息工作者、編輯人員等等的重視,使我們國家對中英文參考文獻的引用和著錄不斷規(guī)范,最終達到完全規(guī)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