巖溶是可溶性巖層(如石灰?guī)r、白云質(zhì)灰?guī)r等)受具有溶解能力(含CO2)的水的長期作用而產(chǎn)生的。由于溶蝕的形成,位置、塌陷作用的不同,巖溶個體形態(tài)、大小也不同。巖溶可概略分為以下幾種情況。
1.1按有無地下水分:
1.1.1溶縫、溶槽、溶洞暗河支岔通道有季節(jié)性流水。
1.1.2長年流水。
1.1.3溶洞內(nèi)無水,其中有充填物或干燥無充填物。
其規(guī)模有大有小,大的有幾十米,如轎頂山隧道出口正洞掘進1600m遇上特大溶洞,溶洞沿線路長80余米,隧底面以上高25m,寬約60m,洞分四層,通道、支洞錯綜迂回,其下有常年流水的暗河,小的多在10m以內(nèi)。
1.2按其出露在隧道洞身部位分
1.2.1位于隧道頂部或頂部的一側(cè)
1.2.2位于隧道的墻部或墻部的一側(cè)
1.2.3位于隧道的底部或底部的一側(cè)
1.2.4洞身全部在溶洞或溶洞填充物內(nèi)穿過
溶縫、溶槽、溶洞等,有沿線方向的,有與線路正交或斜交的,當隧道施工穿過可溶性巖層時,常遇見大小不等,形狀各異部位不同,充填物及充填程度和含水量不等的溶縫、溶槽、溶洞及暗河通道等。如宜賓至珙縣鐵路的轎頂山隧道長3376m,在施工中先后遇到溶洞、溶縫、溶槽、暗河通道等達數(shù)十次,它們都給施工帶來一定的困難。有的甚至改線繞道,如轎頂山特大溶洞,就在洞內(nèi)設(shè)三個彎道,繞開溶洞。
2.隧道遇到各種溶洞的處理措施和施工方法:
隧道施工中遇到溶洞地段時,首先要查明溶洞分布范圍,類型情況,巖層的穩(wěn)定程度,溶洞內(nèi)填充物和地下水流情況等,分別采取截、引、堵、越、繞等措施進行處理和施工。
2.1攔截地表水
根據(jù)勘測資料和施工現(xiàn)場觀測,當?shù)乇碜匀粶洗?匯水洼地發(fā)現(xiàn)有溶穴、落水洞、漏斗、豎井等為隧道地下水補給來源,補給量隨季節(jié)變化,則采用攔截地表水。如為自然溝槽,采用在溶穴、落水洞、漏斗、地表陷穴四周施作漿砌片石排水溝。如地表為一溶蝕封閉洼地,則可采用截水溝,泄水暗管,泄水暗管將水引到隧道滲泄區(qū)以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