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涵洞設計與施工中的質量問題

  摘要:對于高等級公路建設中,涵洞設計是否合理及施工是否合格,將會直接影響到整條公路的造價與工程質量。本文主要結合多年的工作實踐,闡述了涵洞設計與施工中基本問題進行了分析,并對涵洞施工常見的質量問題提出了具體解決措施。

  關鍵詞;路橋工程;涵洞;設計;施工質量;措施

  1、涵洞的選型與孔徑確定

  1.1涵洞的選型

  1.1.1鋼筋混凝土圓管涵洞

  鋼筋混凝土圓管涵在公路中較少應用,主要應用于農業(yè)灌溉。此種型式涵洞主要優(yōu)點為:結構型式簡單,受力情況和適應基礎性能良好。造價低,而且便于工廠批量預制;缺點主要表現(xiàn)為:過水能力較小,接縫處的防水構造措施復雜,常常會因接縫處的漏水而影響路基的穩(wěn)定性。

  1.1.2箱涵

  其施工工序復雜、用鋼量大、造價高。一般用于軟弱地基地區(qū)或具有其它特殊要求的地區(qū)。

  1.1.3石拱涵洞

  主要被山區(qū)公路采用。主要優(yōu)點為:凈空高、過水能力大能經的起山洪考驗,且可就地取材、造價便宜;當跨徑比較大、承載能力大時結構堅固。缺點:自重較大、對地基承載能力要求較高,且施工工序繁多、工期長。

  1.1.4涵式橋結構

  涵式橋的提出是在設計涵洞無法滿足農村生產設備通行要求,且設計成高架橋跨越時不經濟的情況下提出的一種新型結構。這種結構的跨度介于涵洞與橋梁之間。涵式橋是指通道、小橋,單孔跨徑不小于6m的新型結構形式。主要優(yōu)點有:能較好的適用于多種地形、地勢,且工程造價低;易于設計和施工;對環(huán)境破壞小,使總體設計更加合理。

  1.2涵洞孔徑的確定

  涵洞孔徑大小的設計應根據當?shù)乜赡馨l(fā)生的洪水流量大小,河床地質、平均流速等綜合考慮。涵洞孔徑的大小應該滿足以涵內流速不致沖刷河床或結構物、設計洪水流量,并保證涵前涌水不致過高。要求跨徑與臺高之比限制在1:1~1:1.5之間。對于通道式涵洞,其孔徑大小應該滿足公路工程技術標準8.5.4規(guī)定的凈空要求。對于較長的涵洞,其孔徑的設計應滿足如下要求:涵洞長度為15m~30m時,其孔徑大小應大于1.0m;當長度介于30m~40m之間時,其孔徑宜大于1.25m;長度大于40m時,則不宜小于1.50m。

  對于鋼筋混凝土涵式橋結構,其在山區(qū)高速公路中應用廣泛。設計中應考慮以下問題:1)在結構受力計算時,土壓力應考慮側摩阻力的影響;2)涵式結構斜交角度不宜大于30°,同時應考慮結構物的分節(jié)長度,墻身水平的分布鋼筋宜選用小直徑鋼筋,加密間距形式布置;3)沉降縫應每間隔6~10m設置一道,縫寬1cm~2cm。

  2、涵洞基礎施工

  基礎開挖完成,應首先復核地質情況是否與設計相符,并檢測地基承載力是否達到設計要求。檢查合格后,應報送駐地監(jiān)理驗收,同意后及時封底或進行基礎混凝土施工。應嚴格控制基礎混凝土的質量;A混凝土配料應按審批的施工配合比進料,嚴控混合料的攪拌時間小低于規(guī)定的最少攪拌時間,最好是集中攪拌。當基礎的地基承載力達不到設計要求時,應對基底進行處理達到地基承載力要求后再澆筑混凝土。基底處理方法為:采用片石封底,再分層填筑碎石并碾壓。

  3施工質量問題及解決措施

  3.1蓋板預制、安裝中常見問題及原因分析

  蓋板底部有橫向裂縫、涵蓋板頂覆土厚度薄,有重車通過或壓路機振動碾壓時,會造成蓋板底部出現(xiàn)橫向裂縫。原因有:

  1)蓋板預制時主受力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不夠;

  2)主受力鋼筋加工時,端頭彎起的長度不夠,彎起角度不為直角,造成主受力鋼筋的錨固長度不夠;

  3)蓋板底模涂刷的隔離劑滲放混凝土內部,降低了混凝土與鋼筋之間的摩擦力,使得混凝土與主受力鋼筋間的握裹力降低。

  3.2臺背填土施工常見問題

  臺背回填范圍不合格。引起回填范圍不合理的主要原因為:

  1)基坑沿坑壁垂直回填至原地面,未做成臺階狀連接;

  2)臺背回填材料與相接路基填筑材料壓縮模量差異大,易造路基不均勻沉降而發(fā)生橋頭跳車現(xiàn)象;

  3)原地面以上的臺背回填寬度未達到2倍臺身高。

  臺背回填料不合格。原因有:

  1)回填料采用了涵洞周圍非透水性材料;

  2)回填土方顆粒級配不良;

  3)采用的透水性材料0.074mm以下顆粒含量及液限指標超限。

  臺背回填壓實度不合格。原因有:

  1)碾壓機具壓實功率不足;

  2)分層灑水不夠或超灑,填料壓實時不在最佳含水量,有回彈或翻漿現(xiàn)象發(fā)生;

  3)回填時分層填筑厚度超過20cm;

  4)臺背回填與土方路基連接段碾壓后未挖臺階;

  5)填料顆粒級配不均勻或有超過50mm的顆粒存在,造成大粒徑料周邊土體松散不密實;

  6)臺背回填壓實度檢測頻率低,代表性不足,將不合格的填筑層誤判斷為合格,致使填方壓實度不能達到95%的要求。

  3.3橋頭跳車原因及分析

  3.3.1橋頭跳車產生的原因

  1)壓實度達不到標準而產生不均勻沉降

  臺背回填部位為碾壓的一個薄弱的部位,壓路機難以碾壓到位,且碾壓時機械振動不易過大,否則會影響結構物臺身質量。

  2)工后沉降產生的變形

  現(xiàn)階段由于公路建設需要趕工期,工后沉降量占總沉降量的比重越來越大,工后沉降不均勻引起的橋頭跳車現(xiàn)象越發(fā)嚴重。

  3)橋頭路堤、錐坡范圍內地基處理不徹底

  橋頭路堤及錐坡一般位于天然地基上,如果在施工前不處理或處理的不徹底,天然地基將會產生極大變形。施工完畢后,如果橋頭路堤重力產生的變形不能在橋頭路面鋪筑時基本完成,將會產生橋不下沉而路基下沉的現(xiàn)象,造成跳車。

  4)因高填土路基自身引起的變形

  在高路堤情況下,因路基填土較高,即便在施工時仍按規(guī)范要求逐層碾壓使壓實度達到要求,但仍可產生1%左右的壓縮量。使得與橋臺間將出現(xiàn)沉降差,引起跳車。

  5)環(huán)境天氣影響

  雨及雪融化后由路面滲入路基,造成路基土軟化,超成不均勻沉降,引起跳車現(xiàn)象。

  3.3.2橋頭跳車處理措施